新型口服抗凝血劑 華人救心首選

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歷時 3年,華人首版心房顫動治療指引 2日發布。該指引以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搭配逆轉劑,可減少 43%的大出血、 68%的腦出血,提供華人患者更好治療方針。但提醒,若病患合併有中重度的風濕性二尖瓣狹窄或腎病變重症等,還是只能用傳統抗凝血劑「華法林」。
研究發現, 7成 5的心房顫動患者無明顯症狀,每年中風機率達 8%,比西方國家高出許多。在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心臟學會等推動下,耗時 3年制定出華人地區首部心房顫動治療指引, 12月發表於台灣醫學會雜誌。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科邱春旺指出,傳統抗凝血劑華法林,用在白人身上可減少 6成 4的中風機率與 2成 6的總死亡率,但亞洲人群卻無大型的臨床試驗數據。且亞洲人基因、食物與西方人不同,因此顱內出血的機會依舊是西方人的 4倍,一旦產生顱內出血死亡率更高達 5成。
北榮心臟科醫師江晨恩表示, 2009年迄今有 4種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可有效、安全預防心房顫動引起的腦中風;比傳統的華法林減少 19%腦中風,亞洲人效果更好。且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可以比華法林多降 2成死亡率。
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優點,包括不需監測、固定劑量,而且有些逆轉劑(解毒劑)已上市。
江晨恩說,今年版的指南明確指出,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應全面取代華法林,成為預防心房顫動的腦中風第 1線用藥。但若病患合併有中重度的風濕性二尖瓣狹窄,或接受機械性瓣膜手術後,或有第 4或第 5期腎病變的病患,則只能使用華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