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產後異常脹奶 竟是晚期乳癌

記者曾少甫/台北報導

一名30歲的新手媽媽,生產完後開始脹奶,原以為這是產後的正常現象,因此每日定時哺乳與擠奶,但長時間下來發現乳房持續感到腫脹不適,心裡覺得異常便前往就醫檢查,竟意外確診為HER-2型乳癌,且癌細胞已有轉移的現象,為人母的喜悅瞬間跌到谷底,內心害怕無法陪伴孩子長大。所幸在先生的支持與陪伴下,新手媽媽積極接受醫師詳細的檢查、評估,決定使用化療藥物歐洲紫杉醇搭配白金類藥物以及標靶藥作為治療方式,近兩個月的治療後,發現腫瘤已完全消失,患者對於治療成效感到非常開心,心中更對於可陪伴孩子成長感到欣慰。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饒坤銘醫師便提醒,懷孕前後的脹奶情形使得許多婦女容易忽略乳癌症狀,因此懷孕女性們應格外注意。

全球乳癌發生率逐年攀升,台灣也難倖免,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饒坤銘醫師表示,癌症發生率年年攀升,預計到2035年,全球罹癌人數將高達2400萬人,遠比現在多出1000萬人,以台灣乳癌而言,一年即有1000個新增案例,而99年罹患人數更較98年增加了15%之多,增加幅度為女性癌症之冠。

所幸現今癌症治療已朝向個人化邁進,臨床上先確認患者的腫瘤期別、類型及評估病患身體狀況後,再從各種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療、放射治療、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等)中挑選出最適合的搭配,依患者病況採取「量身訂做」方式以得到最好治療效果。

依乳癌最新治療指引,在術後根據四種亞型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分別為管狀A型、管狀B型(共佔50~60%)、HER-2型、三陰性型(各佔25%)。管狀A型可採用荷爾蒙治療;早期管狀B型需視身體狀況選擇化療或荷爾蒙療法;三陰性型則以化療為主,尤其若投予歐洲紫杉醇,皆可得到很好的成效。

饒坤銘醫師進一步說明,其中惡化速度較快且容易轉移的HER-2陽性型,具臨床經驗而言,轉移機率高於管狀A型7倍之多,且一旦轉移至腦、肺部後,對於藥物治療成效較差,此外,復發機率更是其他亞型的2倍。而近幾年臨床發現,透過「個人化」治療方式,HER-2乳癌患者若選擇標靶藥物加歐洲紫杉醇,或是再加白金類藥物作為治療方式,可有效降低50%的復發率,平均存活率更高達九成。

至於許多癌患擔心的化療副作用,饒坤銘醫師認為是「必要之惡」,由於消滅癌細胞過程中一定會影響到正常組織,引起噁心、嘔吐、掉髮等情形,但這些都會在療程結束後消失,且必要時可與醫師反應,協助開立藥物皆可有效降低副作用造成的不適。最後,饒坤銘醫師提醒,當得知罹癌時一定會恐慌、害怕,但是要知道現在輔助藥物的選擇越來越多,只要積極配合診治,先確定乳癌期別、類型,再依身體狀況擬定最適合的治療計畫,採「量身訂做」方式,加上結合內科、外科、放射腫瘤等各專科的力量,一定能成功戰勝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