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願景-逗點文創結社 挖掘桃園文化

讀字書店出版品。(陳麒全攝)

中國時報【(執筆:江家華)】 策畫:謝錦芳、江家華 一提到桃園市,許多人腦海浮現出的是桃園機場,殊不知,過去這5年來,一間名號響亮獨立出版社「逗點文創結社」凝結在地青年力量,以出版獨立地方誌《夭夭》扭轉一切,更成了外界認識桃園市的最佳視窗。 逗點文創結社的企圖心不僅止於此,10月中旬也將在文教區的桃二街開設獨立書店「讀字書店」,未來將以結合出版與平台的形式,替桃園市的藝文環境帶來更多可能性。 提供社區閱讀服務 在《中國時報》與正聲廣播電台合作的「新故鄉動員令」節目中,主持人劉克襄與陳夏民聊起逗點文創結社的故事,「現在的出版環境比過去糟糕很多,多半人選擇返鄉開獨立書店,逗點卻願意背負十字架,開設獨立書版社,最重要的是還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擁有40多萬人口的桃園區,是桃園人口最密集的區域,過去聚集來自東南亞的移民,這幾年則因為景氣不佳,返鄉的青年人口大增,更將自己的專長帶回故鄉,讓這裡的地貌有了劇烈的變化,咖啡廳、餐廳、獨立書店林立,陳夏民也是其中一員。 逗點文創集社雖然駐地在桃園區,出版品以文學為主,並無太多在地書寫的著墨,卻經常與同在桃園的南崁1567與荒野夢二合作策畫在地活動,以區域性的概念提供當地讀者閱讀上的服務。陳夏民說,「這是大型書店難以做到的,他們也不會貿然跟在地單位合作。」 也因此,逗點能以獨立出版社的形式,在當地發揮影響力。 《夭夭》成為在地媒體 2013年7月創刊的地方誌《夭夭》,是陳夏民另一個集結在地力量的證明,他與一樣回桃園開「只是光影」咖啡館經營者策畫刊物,拉攏從事眷村文史工作的桃籽園文化協會、SHOW影劇團、林鍾隆紀念館等當地團體,一起出錢出力催生這本獨立刊物。 從地方出發的《夭夭》,取名《詩經》的「桃之夭夭」,刻意把「桃」字隱去,「這是刻意希望以好吃、好喝、好玩的事物先吸引眾人目光,才讓讀者發現一切都發生在桃園」,題材似乎無所不包,從冰店、新民街散步地圖、獨立書店特輯、再到有機農場巡禮等,講得卻都是在桃園發生的人事物。 陳夏民說,「《夭夭》變成一個窗口,讓外面的人知道桃園裡面發生什麼事情,也是桃園人認識桃園市很方便的方式。」《夭夭》迄今一共出版7期,刻意作成文庫本小尺寸,讓人方便攜帶閱讀,印量從原來的4000冊增加到現在的1萬冊,今年11月還將邁向標價銷售。 陳夏民說,「我希望《夭夭》未來能成為在地媒體,關心桃園發生的事情,也將固定專訪桃園地區的老人們,關心他們的問題,甚至桃園市哪裡要砍樹,《夭夭》也能出一份力護樹。」 創造藝文交流平台 因為是故鄉,陳夏民想的更多更遠,也特別選在與逗點文創結社辦公室不遠處,開設獨立書店「讀字書店」,未來將把獨立出版社與獨立書店的結合發揮到淋漓盡致,書店也將肩負出版任務,發展屬於在地的出版物。 「未來,逗點文創結社不僅是結合桃園的平台,還會結合讀字書店成為展現更多桃園可能性的藝文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