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認同問題 移民最大焦慮慮

旺報【記者李怡芸╱綜合報導】 移民美國的台灣人黃頤銘,自傳《初來乍到》改編的情境喜劇《菜鳥新移民》登上美國ABC電視網,儘管影集中的人物幽默、自嘲,但對黃頤銘來說,那是生存和鬥爭的故事;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演講撰稿人劉柏川《一個中國佬的機會》,同樣指出華裔的焦慮。英國《金融時報》分析,從華裔作品看來,華人最大的焦慮在於「中華性」的延續與民族認同問題。 當中國作為經濟大國龐然崛起,《金融時報》指出中國人正努力尋找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位置,誠如《菜鳥新移民》中男孩埃迪的媽媽深怕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被美國價值觀過度影響,埃迪卻因便當裡的中式餐食而受到嘲笑,堅持要帶「白人的食物」。黃頤銘自傳中更直言所遭受的種族歧視不是含蓄、暗示的,而是公開甚至暴力的。 希望以電視劇合作,改變公眾對種族的看法。劉柏川在《一個中國佬的機會》直言:「從中美當下格局來看,身為一個華裔美國人意味著什麼?它意味著我們將成為一艘船舶,承載著伴隨中國登上世界舞台的所有焦慮與希望。」在保持華裔傳統與融入新社會之間,這些幾乎不會講「普通話」的華裔移民,經常遊離在中西文化之間。 「像皮膚、眼睛或難聞的中式午餐這類無聊的事物,怎麼對一個人的身分認同以及獲得幸福的可能性具有如此大的影響!」隨著中國崛起並在各方面展現實力,也讓更多人關注黃頤銘和劉柏川指出的族群認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