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畫家 奠定台灣美術基石

中國時報【吳垠慧╱台北報導】 已有文資分級的台灣近現代藝術品,除了黃土水的《水牛群像》,還有台北市立美術館藏黃土水的《釋迦出山》石膏原模、高雄市立美術館藏黃清埕的《頭像》雕塑,均為「重要古物」,和國美館這次提報的4件創作年代同屬日治時期,顯見這個時期的台灣藝術家作品,其重要性與地位逐漸受到肯定。 與《蓮池》同為膠彩畫的《朝涼》是林之助1940年所作,描繪早晨出遊的印象。畫中女性是林之助的未婚妻,身著深藍色和服,反映日治時期的人民生活,白羊猶如藝術家化身,道出兩人相戀又相隔兩地的相思。 林之助連續兩年榮獲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特選第一名的總督賞,奠定在畫壇的地位。先後在台中師院(今台中教育大學)和東海美術系任教,首開國內學院膠彩畫教育先河。1977年,林之助提出以「膠彩畫」替代「東洋畫」,以媒材擺脫糾結的「正統國畫」論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素有「台灣梵谷」之稱的陳澄波,是第一位以油畫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畫家,時在台灣文化界具有領導地位。這次指定重要古物的1935年《淡水風景(淡水)》和1937年《嘉義遊園地(嘉義公園)》都是著名代表作。 陳澄波以俯視遠望的視角,描繪淡水紅磚建築與曲折巷道,隱藏有機的秩序和紛雜的穩定感。《嘉義遊園地》以一棵池邊老樹為主角,巨大的樹冠層涵蓋畫面的三分之二,大氣且自信,巨樹下的人物與丹頂鶴像在聚光投射舞台出現的角色,充滿無限想像。 國美館典藏管理組組長薛燕玲表示,《蓮池》、《嘉義遊園地(嘉義公園)》、《朝涼》3件作品目前正在國美館「國美無雙Ⅰ:館藏精品常設展」展出,預計年底推出以《蓮池》為主題的衍生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