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社區彩繪的美麗與哀愁

中國時報【本報訊】 嘉義縣布袋鎮好美里正在進行3D立體彩繪創作,充滿魔幻的濱海互動壁畫,讓原本默默無聞的小漁村,一炮而紅,在奇幻立體繪圖催化下,人潮變錢潮,居民靠著擺攤做生意賺點蠅頭小利,沉寂多時的村庄重生過來。 這幾年拜彩繪所賜,成功找到生機、商機的社區村落,全台各地不勝枚舉好幾例,但這股全台瘋彩繪熱潮,也引來抄襲、山寨爭議,或視這些移植國外風情、卡通人物的彩繪只是外表華麗,內在空洞不實,更不具在地文化,形同沒靈魂的洋娃娃。 所以當哪個社區也想來「彩」一下時,總得先面臨正反意見衝擊,尤其彩繪可能因此覆蓋了原有社區紋理、傳統,失與得之間如何拿捏,引發的效益是長久維持,還是曇花一現?值得探討的議題,遠比站在彩繪前拍照、打卡,獲得小確幸來得複雜許多。 台灣有太多農漁村因人口外流、老化、凋零,落寞多年或正走向死寂,當政府談農村再造、青年返鄉等政策多年,仍像一場空笑夢時,彩繪村的興起,就像讓一灘死水重新被人撩撥漣漪,激起水花。 不論農村復甦是不是暫時假象,撇開嚴謹的論述,捨棄苛刻標準,看看參與社區彩繪的阿公、阿嬤,談及創作時的眉飛色舞,或走進村庄,感受老房舊磚因綺麗色彩渲染,頓時鮮活起來的實境感,更直接點,聽居民娓娓道來,如何在彩繪風潮下找到新生活價值。 用簡單、寬容態度去感受多數人的愉悅,或許批評就會少一點,畢竟,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