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現貨化產品 邁向新里程碑

工商時報【陳昱光╱台北報導】 台灣ETF市場於2014年∼2017年陸續發展槓桿╱反向型ETF、商品期貨ETF、商品與外匯期貨槓桿╱反向型ETF、債券槓桿╱反向型ETF等創新產品,已帶動台灣ETF成長動能,同時透過期貨操作,連結股票、商品、外匯、債券等四大類別資產,可多空雙向操作,達到期貨現貨化效益,未來期貨現貨化產品發展,更將邁向新的里程碑,直接運用期貨編制指數,並透過期貨操作,達到更同步、更便利與更準確之追蹤效果,不僅讓期貨現貨化產品發展更多樣化,且將提供投資人更多元靈活操作工具。 由工商時報主辦「期貨信託基金國際化與產品創新之趨勢與展望」研討會,將於18日假台北寒舍艾美酒店舉辦,會中邀請新加坡交易所、元大投信共同協辦,元大投信將取得新加坡交易所編制MSCI新興市場期貨指數授權,此指數授權不僅代表元大投信與新加坡交易所的合作,更因為取得MSCI新興市場指數授權,以及運用ICE交易所期貨資料,由新加坡交易所負責指數編製與計算,為首次橫跨兩大交易所、以及國際指數三大巨擘的合作,將再引領台灣期貨信託基金產品邁向創新與國際化新紀元,本次活動僅限邀請相關主管機關單位與機構法人參加。 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表示,期貨由於具有連結八大資產多元性,以及多空雙向交易的靈活度,近年已成為ETF產品的重要交易元件,期貨類型ETF產品自2006年由美國ETF發行公司領先發行第一檔槓桿╱反向型ETF以來,亞洲市場由韓國領先跟進於2009、2010年分別推出反向型ETF、槓桿型ETF,而日本則是於2009年發行商品期貨ETF,至2012年發行首檔槓桿╱反向型ETF。 台灣則於2014年接棒,由元大投信領先大中華市場發行槓桿╱反向型ETF,過去幾年來在槓桿╱反向型、期貨行等創新ETF產品的發展,在亞洲市場或全球市場取得後來居上的重大突破表現,引發全球市場矚目。 劉宗聖指出,MSCI新興市場指數到今年為止已問世30周年,以該指數作為Benchmark的基金產品規模高達1.7兆美元,顯示新興市場在資產管理業的產品發展或是投資人投資配置上具有舉足輕重的指標性與市場性。 有鑑於市場投資需求,特別與新加坡交易所歷經多時洽談後,確認爭取MSCI新興市場期貨指數授權,也將是全球首檔MSCI新興市場期貨槓桿/反向指數,一方面代表元大投信在新產品之研發創新能力不斷領先國內同業,甚或全球ETF發行商,另方面則再次凸顯元大投信在國際化合作與發展的創新突破。 劉宗聖表示,元大投信近兩年積極導入AI結合資產管理,邁向投信2.0發展,希望在現金基金化、期貨現貨化、智能投資化、投資智能化等面向之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不斷追求成長與進步,希望在具備領先優勢的同時,也能帶動整個資產管理業的升級發展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