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稿/人民幣匯率變動新趨勢

(一)前言 大陸人民銀行於8月11日宣布改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通過「一次性調整」推動人民幣兌美元貶值。8月11日至13日,人民幣累積跌幅4.66%。人民幣劇貶攪亂全球股市與商品市場,新台幣及馬幣、印尼盾、菲律賓比索、新加坡元紛紛暴跌,部分貨幣對美元幣值已跌到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新低,各國股市、商品市場也激烈下挫。 大陸過去長期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也未貶值。但隨?經濟增長的持續放緩,為了刺激實體經濟與應對美元加息,出現人民幣貶值的議論。但這次突襲行動事先毫無信息流出,表面上看,此舉一是為了刺激出口提振疲軟的經濟,二是讓市場力量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新機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似乎實現雙贏。但外界更擔憂的是,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實際經濟放緩程度可能超過官方數據,股市已經大跌三成,人民幣若進一步走低,有可能引發各國貨幣競爭性貶值,和新一輪全球金融動盪與經濟衰退。 儘管大陸總理李克強曾經表示不希望看到人民幣繼續貶值,人民銀行8月13日也表示人民幣經過調整,累積貶值壓力得到一次性釋放,逐漸向市場化回歸。但各界對實施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新機制後,人民幣貶值究竟是趨勢性的,還是短期性的,仍然深存疑慮。 (二)如何看待人民幣貶值 人民幣出現十多年來最大的貶值幅度,使全球股市重挫,大宗商品和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對於人民幣的突然劇貶與造成的震撼,國際上大都出現負面的評價。主要評論包括:1、大陸此舉是「以鄰為壑」的單邊措施,擔心人民幣貶值會觸發全球貨幣競爭性貶值,新興國家貨幣可能因此平均貶值30%至50%,引發貿易壁壘。2、這是對亞洲其他出口型國家的一次小型宣戰,可能會迫使新興市場降低產品價格,掀起全球通縮與又一輪全球經濟衰退。3、過去長期關切人民幣匯率的美國國會兩黨議員,指控大陸玩弄規則,操縱人民幣匯率的做法變本加厲;大陸無預警放手讓人民幣重貶,是為了取得不公平出口優勢,可能擴大美方貿易赤字。美國下一任總統競選人杜納德•川普(Donald John Trump)甚至指責大陸「正在吸美國的血」。 對於事件發展與外界的批評,大陸提出以下幾點解釋。1、從2014年初到2015年7月,人民幣匯率升值達14%,過於高估,適當貶值十分必要,連日劇貶是釋放累積的貶值壓力,並非外界形容的「跳水」及貨幣戰爭。與先前歐元、日圓、盧布的貶值幅度比較,人民幣貶值幅度屬於「良性、溫和的過程」,是「良心價」。2、除了人民幣估值外,承認現實策略考量是提振出口,「穩增長、抗通縮」。大陸7月份出口同比下降8.3%,很多出口扣除資金成本、材料等成本之後,通常利潤率大概在8%到15%左右。人民幣貶值預計可以改善出口情況,有助增強海外市場競爭力。3、至於貶值時機,大陸承認,考量美國今年將升息,美元續走升,歐元和日圓趨弱,一些新興經濟體和大宗商品生產國貨幣貶值,國際資本流動波動加大,對大陸形成了新的挑戰。4、宣布改革人民幣報價機制,包括未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朝市場化方向邁進;推動外匯市場對外開放、延長外匯交易時間、引入合格境外主體、促進形成境內外一致的人民幣匯率、增強人民幣匯向浮動彈性等。 目前人民幣遽貶造成的衝擊仍然餘波蕩漾,全球金融市場一片混亂,特別是全球股市大跌,大有形成股災之勢。但也有一些人士與重要國際機構對大陸的措施發出了中性的評價。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說,這可以被視為是受歡迎的舉措,一個勇敢的舉措,但同時也是有風險的舉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8月15日發布對大陸的年度經濟評估報告認為,人民幣已經不再低估,建議應增加人民幣匯率靈活性。並表示人民幣中間價新機制是長久來看是一項利多,大陸可以也應該在2至3年內達成浮動匯率機制,實際效果取決於新機制如何落實。但另一方面, IMF於8月19日表示,IMF執行董事會批准將現行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的有效期延長至明年9月30日。IMF雖然辯稱延長SDR貨幣籃子的有效期與人民幣是否納入,以及何時做出納入SDR的決定沒有直接關係。但可看出IMF對大陸可謂是「有打有拉」,顯示出人民幣問題的複雜性。 (三)人民幣匯率新制與未來趨勢 2005年7月,大陸推出第一輪匯率機制改革,人民幣由緊盯美元變為參考一籃子貨幣當日成交中間價,允許匯率每天在一定幅度內自由浮動,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開始升值。2005年到2013年人民幣累計升值36%,年均升幅大概在3.5%。之後有升有貶,到今年7月,人民幣匯率升值達14%。 這次改革在連續兩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貶值後,8月14日回歸穩定。未來波動趨勢如何,以下是三個重要的觀察指標。 1、觀察促進出口成效程度。人民幣貶值能夠促進出口,消化過剩產能,強化製造業,對於大陸經濟是正面的。但實際上能夠提供多大效應值得懷疑,因為全球面臨的根本問題是市場需求不振,如果大陸各主要貿易國的貨幣匯率亦競相貶值,則大陸出口增加未必樂觀。而且另方面貶值會讓進口價格更貴,可能會推高通膨,並使大陸企業以美元計價的債務成本增加。總的說來,人民幣走低不足以應對大陸經濟所面臨的挑戰。 2、資金外流程度。人民幣大幅度貶值將直接引發大陸國際資本外流,衝擊股市、債市和房地產。隨著美聯儲在年內加息,美元走強,新興市場國家包括大陸的資本外流是不可抗拒的大趨勢。估算人民幣兌美元每貶值1%,可能造成大約400億美元的資本外流。人民幣貶幅愈大,資金外流將愈多,導致資產價格泡沫破滅。 3、匯率新政落實程度。過去大陸央行每天設置一個貨幣交易中間價,人民幣可以升值或貶值2%。8月11日之後,每日的交易浮動範圍將取決於主要貨幣,以及人民幣在頭一個交易日結束時的匯率。這種報價機制有利於提高中間價形成的市場化程度,容易受到市場力量影響。目前人民幣貶值壓力大,貶值的預期續強,可能會造成人民幣續貶。但基於大陸的作風,不會讓市場成為左右匯率的唯一因素,官方在匯率政策上保持相對謹慎,避免加重貶值預期。因此大陸央行仍將會繼續干預,但介入的頻率可能會比以前低。這裡一項鮮明的事證是,推動人民幣貶值才一天,大陸外匯管理局8月12日就通知要求部分銀行,對購匯量較大的客戶進行限制,並加強相關業務監測。此舉形同為人民幣提供支撐,造成經常在尾盤出現強勢拉升。從8月14日以來的人民幣收盤價和中間價走勢看,匯價都在6.39至6.40之間。因此雖然大陸承諾要讓市場力量發揮更大作用,但外界對這一承諾存疑,新匯改的落實程度還有待觀察。 從當前國際與大陸經濟金融形勢看,不存在人民幣匯率持續大幅貶值的基礎。多數分析師預期,人民幣可能會進一步走軟,但會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預計未來兩年貶值幅度可能達5%,成為1美元兌6.9元人民幣左右。 (四)結語 一個國家的金融實力與幣值走勢取決於經濟基本面。大陸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最大商品貿易國,但在全球金融體系的影響力卻相對有限。大陸一直期盼提升金融地位,近幾年逐漸走出韜光養晦,除了積極加入自由貿易區域經濟組織、創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推動人民幣匯率自由化、爭取讓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都是長期來重要政策,是大陸所謂「國家金融戰略」。但是大陸推動的是「有管理的市場化、自由化」改革,有別於市場化國家的自由化,故一直未被視為貨真價實。最近推出新的匯率改革,但正值全球經濟低迷的時候,拋出這個自以為是「良心價」的改革,卻造成世界金融與經濟的進一步動盪,實在非常讓人難以接受。 大陸經濟持續下滑,今年上半年GDP增速7%,為六年來新低。經濟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三十多年的發展模式,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漸減,關鍵是需要創新、刺激、發掘新的增長力量,經濟才能繼續發展,人民幣匯率也才能真正穩定。 (來源/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696期)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