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稿/召開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之必要性/智庫論壇/國政基金會助理研究員 謝志傳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是國民黨與共產黨兩黨所共同舉辦,被綠營與媒體簡稱成國共論壇。2005年國民黨連戰主席赴大陸進行破冰之旅,與胡錦濤總書記達成五項願景,其中一項就是每年舉辦兩岸經貿文化論壇。 在2006與2007年間,國共兩黨一共舉辦過三次。國民黨之前在野時,透過論壇的舉辦,逐步建立兩岸的互信。否則兩岸的海基會與海協會不會在國民黨重返執政後,立即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復談,並且在短時間內簽署兩岸大三通的協議。陸客來台觀光可以在短時間就實現,也是因為論壇的舉辦,討論過相關的議題,因此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 首次論壇的舉辦引起企業界的注目,許多與會者大多是企業家,被媒體與綠營譏諷為大拜拜。隨著舉辦次數的增加,論壇的形式也逐漸轉變,論壇早已非大拜拜的型式,已朝議題的方式進行討論。在國民黨執政時期,論壇是兩岸兩會簽署協議的先行者,透過論壇議題的設定與討論,讓兩岸兩會可以在簽署協議前,在相關議題上獲得充分的討論,使得兩岸兩會能夠在國民黨執政八年期間簽署十六項協議,達成兩點共識。 隨著兩岸間議題的多元性,許多新的議題也在論壇中出現。例如,第十屆的論壇就分成中小企業組、經貿科技組、文化教育組、青年與基層組,就兩岸產業鏈、青年創業、文化交流、中小企業合作、兩岸農漁業合作、青年學生交流、鄉鎮交流以及金融合作等領域進行分組討論,因此經貿文化論壇早就是議題式的論壇,符合兩岸關係發展的趨勢。 況且論壇雖由國共兩黨舉辦,但參與者包含台灣各黨派與民間人士。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早已邀請各黨派人士參加,除了國民黨人士、論壇也邀請過親民黨代表(秘書長秦金生)、無黨籍代表(前澎湖立委林炳坤)以及人民最大黨黨主席許榮淑等人士參加;當然學者與青年代表,甚至是教師也都曾參與過論壇。外界對論壇長期誤解,以為論壇只是邀請企業界參加,其實論壇已轉型多年,青年代表參加早成慣例。 目前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陸委會與國台辦、海基會與海協會間的溝通管道皆停擺。兩岸的溝通管道可說付之闕如。目前兩岸溝通管道關閉,但兩岸不能沒有溝通的渠道。加上台灣此次未受邀參加國際民航組織的會議,媒體的報導與綠營的胡亂指控可能影響台灣民眾對於大陸的看法。此時兩岸更需要一個溝通渠道,讓大陸了解台灣的聲音與民眾的訴求。尤其日前觀光業者對於陸客減少的抗議,更需要把這種聲音轉達給大陸,而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剛好可以扮演兩岸溝通管道角色。 儘管民進黨政府缺乏與大陸的溝通管道,但作為最大在野黨的國民黨,仍一本初衷扮演兩岸溝通的角色,替台灣民眾謀取福利,也替在大陸的台商與眷屬爭取應有的權利。所以論壇的舉辦的必要性,不言可喻。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