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稿/福建自貿區背景下的兩岸經濟合作/智庫論壇/林定芃(國政基金會顧問) 周信佑(國政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

壹、背景 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兩岸關係有所緩和,交流與合作的管道大大開拓,尤其是2010年6月兩岸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簡稱ECFA),其後「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簡稱MOU)、「海峽兩岸投資保障」等逐一簽署,讓兩岸貿易與產業合作更加頻繁而日益深化。 但兩岸互信基礎不足,ECFA後續協商談判進展緩慢,尤其是2014年3月18日台灣爆發太陽花學運和2014年11月29日執政黨九合一選舉潰敗,使兩岸經濟發展遭受嚴峻挑戰。 近年來多位研究兩岸關係的專家建議,以創新兩岸經濟合作模式為突破口,在兩岸各有條件的局部區域先試先行,展開兩岸區域合作並累積互信,避免兩岸經濟關係出現停滯不前的局面。 台閩兩地具語言相通、血緣相同、地緣關係、小三通等優勢,為兩岸最佳局部區域先試先行的橋頭堡。其實早在2004年初中國大陸便以提出海峽西岸經濟區(簡稱「海西經濟區」)的構想,所謂海西經濟區係指台灣海峽西岸,以福建為主體,面對台灣,鄰近港澳,范圍涵蓋浙江南部、廣東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兩個經濟區銜接,為輻射集聚且客觀存在的經濟區域。但因幅員過於廣闊,加上缺乏相關配套,成效不佳。 2014年11月初,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福建考察時指出「兩岸沒有任何理由不攜手發展、融合發展」;2014年12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第二批自由貿易園(簡稱自貿區)將設在廣東、天津、福建三地。福建自貿區主打「對台合作」的開放程度,規劃對接台灣以「六海一空」為核心的自由經濟示範區,過去兩岸有疑慮的服貿和貨貿協議都可以拿到自貿區進行局部的先行先試,肩負大陸推進兩岸經濟合作的新期待,加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和「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福建自貿區的設立對實現兩岸經濟對接具重大意義,期能成為兩岸經貿的新引擎。 貳、兩岸經貿與自貿區發展現況 一、兩岸經貿現況 2014年兩岸經貿總額高達1,983.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上升0.6%,占中國大陸對外貿易總額的4.6%。其中,中國大陸對臺灣出口為462.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3.9%;自臺灣進口為1,520.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8%。中國大陸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最大的順差來源地,台灣則是中國大陸第七大貿易夥伴和第六大進口來源地。 2014年大陸共批准台商投資專案2,318個,較去年同期上升14.9%,實際使用台資金額20.2億美元, 較去年同期下降3.3%。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國大陸累計批准台資項目92,336個,實際使用台資611.5億美元。按實際使用外資統計,台資約占中國大陸累計實際吸收境外投資總額的4%。 其中,台商投資在江蘇省最多,累計投資金額占台商投資中國大陸總金額的1/3強,台商投資福建省金額佔台商投資中國大陸總金額的7.5%左右,僅排名第四。但在大陸批准平潭綜合經濟實驗區之後,臺商敏銳地觸摸到這一政策,2014年福建已躍居台灣對大陸投資額第二名,僅次於江蘇省,台閩經濟合作前景可期。 二、兩岸自貿區發展情形 近年來,世界各國為強化國家競爭力,積極加速自由化與國際化進程,包括透過推動區域經濟整合、洽簽自由貿易協定與降低投資障礙以吸引國內外企業投資等作為。據WTO報告資料,截至2015年01月08日,全球已生效的區域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RTA)有398個。 在區域經濟整合已成為全球經貿發展的新趨勢下,兩岸皆難以自身其外,需要加速經濟自由化,尤其是台灣這樣以貿易為主體的小型經濟體。然國內對市場開放仍缺乏共識,透過設置自貿區或自由經濟示範區(簡稱自經區)推動小規模自由化與國際接軌,即成為先試先行與凝聚共識的最佳方案。 所謂的自貿區或自經區,是指經濟自由化的先行試驗區,透過法規鬆綁及改善營運環境,於區域內大幅度鬆綁物流、人流、金流及資訊流的各項限制,藉以打造便利的經商環境,落實市場開放。 上海是中國大陸境內第一個自貿區,在2013年9月29日正式掛牌成立,其擁有浦東港口和國際機場,對於發展外貿、金融業務來說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並規劃為4塊功能區域,範圍包括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上海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則分為四大方針:一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二是擴大投資領域開放,三是推進貿易發展轉型升級,四是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 隨著上海自貿區設置後,中國大陸各地競相爭取設置自貿區,除第二波開放的天津、廣東與福建較明確外,中國大陸仍有十多個區域紛紛推動自貿區設置,可謂「百花齊放」,冀能以自貿區作為驅動經濟的領頭羊。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席更強調建設自貿區是「國家戰略」,因此要「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要儘快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新制度。 為提高台灣的經濟,讓台灣能夠與國際更加的結合,台灣也早在2012年即開始將自經區政策納入首要推動的重要經濟政策,規劃一空六港一特區(包括基隆港、臺北港、臺中港、高雄港、蘇澳港、安平港、桃園航空自由貿易港區與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共八個自經區,藉由地區特性與特定區的功能,讓國際上更多的廠商與專業人士來台參與投資,與全球對接,但受限於台灣政局紛爭,自經區條例與相關配套苦無進展,自經區設置牛步化。中國大陸自貿區規劃雖晚於台灣,但後發先至。 三、福建自貿區的特色 依據中國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指示,自貿區發展將依託現有新區、園區,參酌上海經驗,另結合各地域特點充實新的試點內容,進行「量身定做」。與上海自貿區相比,福建自貿區將會有什麼新特點呢?具體方案雖未公佈,但答案不難猜測,那就是對台經貿合作。事實上,福建自貿區的概念,早在2013年上海自貿區獲批後就已提出,且福建推動建設自由貿易園區,無論是最初的廈門方案還是後來的福建自貿區方案,加強與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對接,擴大對台先行先試領域,突出對台自由貿易都是最大的特色所在。 福建自貿區採「一區多園」模式,涵蓋廈門片區、平潭片區、福州片區。其中,廈門片區,主要由象嶼保稅區、海滄保稅港區、象嶼保稅物流園區以及航空港連接區域四部分組成,面積約為44平方公里;福州片區,包括馬江-快安片區、南台島區、長山片區等,面積約為31平方公里,分為福州出口加工區、福州保稅區與福州保稅港區;平潭亦分成三大區域,面積約為43平方公里,分別為港口貿易區塊、高新技術產業區塊與旅遊休閒區塊,約佔全島八分之一的面積,而非此前傳聞中的全島納入。 福州、廈門、泉州,一直以來是大陸對台的橋頭堡,而平潭綜合實驗區更是因台而設,福建依託地緣、血緣、親緣等特殊的對台優勢,加上政策支持,促使兩岸投資貿易便利化,並在吸引台資和對台投資、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等方面加大制度創新,配合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提出的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理念,一定能把自貿區做出區別於其他自貿區的獨特競爭力,讓兩岸經貿交流越發便利與密切。新的區域經濟即將成形之際,台灣能否站上巨人肩膀?設置福建自貿區可說是加強兩岸經貿、東盟貿易及「海上絲綢之路」的新載體,更是專為台商量身打造的最佳契機。當然,福建也將受益「一帶一路」對外開放和自貿區擴大對台經貿交流,有機會跨越式發展,福建的經濟總量最快2018年GDP就有望超越台灣。 ?、福建自貿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因應全球的貿易活動與經濟發展,國際上自經區或自貿區的數量已高達130多個。但成功的園區與失敗計畫都有,其中可從韓國仁川自經區及上海自貿區來探討。 一、仁川自經區 韓國仁川自經區位於韓國西北部,為面向黃海的港灣都市,居首爾和釜山之後名列韓國第三位的大城市和第二大貿易港口(僅次於釜山),郊外的仁川國際機場是韓國對外的交通大門。 韓國仁川自經區尤其強調對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特別是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深圳等中國大陸的主要城市相鄰毗鄰,具備最佳地理優勢,成為世界各國開拓中國大陸市場的前哨站。旨在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東北亞經濟中心,集國際貿易、金融、物流、商務、尖端產業和旅遊於一體,各區域間因地理位置不同而有著不同的發展重點。 目前韓國自經區表現最為出色的即為仁川自經區,但仁川在整個的自由經濟發展政策下也面臨了許多的問題,包括韓國境內過多的自經區造成各自競爭的局面,加上一個自經區內設立過多的投資重點,原期望可創造更大的產業群聚效能,但反而因空間與資源的不足因素,造成產業間的排擠問題,再者,在管理體制與管理單位上,韓國自經區缺乏統一的管轄機關,衍生出許多中央與地方權責不明的紛爭。 二、上海自貿區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國大陸境內第一個自由貿易區,在2013年9月29日,正式掛牌成立。上海自貿區成立至今雖僅一年半,但成效斐然,改革步伐明顯快於中國大陸其他地區。 2014年上半年上海自貿區經營總收入達7,400億元人民幣,比成立前同期增長11.2%。就設立投資進度看,自2013年9月正式營運後至今年2014年6月底,累計新設企業10,445家,其中新設外資企業1,245家,香港492家、美國113家、台灣110家分占前三位,其中2014年上半年上海自貿區新註冊企業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0.1倍,企業物流成本降低了10%,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0.9%。 目前上海自貿區區內土地供不應求。且自貿區成立後,區內產業結構也成功轉型為金融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成效斐然。上海自貿區的成功熱潮正在快速的擴大其影響,但仍應注意中國大陸其他自貿區陸續開放後之影響。另從管理單位的執行面向來看,上海自貿區主管機關為中國人民銀行、商務部與海關總署,權責較一致,且因定位為試驗區,所以在法規上可部份脫離中央的法規政策。 三、小結 自經區或自貿區的目的有三個:營造友善環境;促進交流、交易;達到便利化、自由化與消費極大化。即透過制度改革與創新,大幅度鬆綁物流、人流、金流及資訊流的各項限制,藉以打造便利的經商環境,落實市場開放,而政策的一致性與安定性是決定成效的重要一環。 此外,我們從全球較成功的自貿區或自經區案例中可歸納出幾點成功的因素,一是自經區或自貿區定位必須清楚,二是區域內的產業必須聚焦,三是避免區域內過多同性質自經區或自貿區的競爭,四是管轄機關一致與權責清楚。這都是福建自貿區能否兼負擴大對外開放與加強兩岸經貿的成敗關鍵。 肆、福建自貿區加強對台合作的經貿策略 一、人流、物流與金流的流動自由化 在人流、物流與金流方面,福建自貿區應規劃出更吸引產業與商務人士的措施,其中人員、商品、資金進出的自由化提高更是吸引廠商與商務人士的目光,分述如下: 1.人員進出自由化 從事與自貿區活動有關之台商與外籍商務人士,應提供短期停留免簽證或落地簽等,提供人員進出自由化的友善環境。 2、商品進出自由化 在商品進出自由化方面,對農產、工業性產品提供原料及貨品免稅自由輸出入便利的措施,同時對於區內從事儲存、簡易加工活動,將貨物售與國內、外客戶者,其所得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而內銷則以10%為限,以保護國內產業。 3、資金進出自由化 在資金進出自由化方面,政府應對自貿區內之台商與外商提供由國際金融業務分行之資金需求,提供金融服務業、產業及商務人士的方便之門。 二、市場接軌國際化 就市場接軌國際化方面,福建自貿區應開放台籍與外籍專業人士得以委任或承攬方式從事專門性及技術性工作,同時建議福建自貿區應設立單一窗口,提高行政效率、簡化行政流程與審核程序,並由專人提供業者進駐示範區之全程客製化服務。開發示範區聯外道路及交通設施,規範由道路主管機關優先配合辦理。並且建置安全監視系統、智慧化平台、寬頻光纖網路及無線網路(WiFi)熱點,以提高行動服務的機制。 三、兩岸產業深化合作 兩岸產業優勢上可以互補,在科技業方面,台灣有很強的上中下游技術整合及專利佈局,大陸則擁有代工規模;在服務業方面,台灣有專業創新、人才培育等優勢,大陸則有廣大的市場與消費力。新時代下的合作,中國大陸不僅能夠透過臺商取得技術與經驗,臺商也能透過大陸市場成就產業國際發展格局,兩岸產業的互補與合作將有利於打造彼此雙贏的局面。福建自貿區的建立可提供兩岸企業「先試先行」的合作平臺,提升服務業的價值、促進服務業創新、開拓新的市場,以開創兩岸服務業合作或共創品牌的新局面。 四、聚焦服務業 大陸做為全球僅次於美國及歐盟的第3大經濟體,服務業占GDP不到50%,比例遠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平均水準,也落後於金磚四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等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發展相對製造業的發展滯後,以至於大陸是貨物貿易順差大國,同時也是世界第一服務貿易逆差大國,2014年服務貿易逆差額達到1,980億美元。因此,大陸需要加快服務業發展步伐,優化服務業產業結構。 過去兩岸經貿以產業合作為主,但大陸目前已成為全球外資投入最多的區域,已呈現過度投資,供給過剩的現象,未來台商應重新思考經營策略。我們認為未來兩岸將逐步轉向以服務業合作為主,尤其是具知識技術與創意型的服務業。加強兩岸服務業的發展合作將成為兩岸經貿合作的新起點,也是兩岸經濟發展的必然取向。台灣服務業的創意、創新技術及人才培育具領先優勢,加上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卡關,福建自貿區若聚焦服務業,提供制度創新與法規鬆綁,不僅可作為兩岸服務貿易的試驗區,亦將成為兩岸合作新亮點、新商機。 五、加大兩岸金融合作力道 兩岸監督條例尚未通過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今年恐難以闖關成功,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草案亦在立法院動彈不得,嚴重影響金融業的市場准入,包括銀行業者在大陸設村鎮銀行、放寬人民幣業務的服務對象;保險業經營強制責任險;台資證券公司的合資持股比例放寬及全牌照業務等;對大陸銀行業的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來台投資及以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大陸等項。兩岸金融合作面臨瓶頸。 面對兩岸ECFA後續發展觸礁,福建自貿區既然定位為對接台灣,何妨在自貿區內進行局部的先行先試,加大兩岸金融開放的程度,包括兩岸跨境人民幣業務、融資租賃等金融業務等,改善大陸台資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讓台商能得到大陸政府更多有別於外商的特殊化優惠措施,積極借助兩岸各自金融優勢,創造結盟綜效,此舉不僅有利於中國大陸經濟的轉型升級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亦有助於台灣爭取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整體而言,應是利多於弊。 尤其是福建更處於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中「一路」的中心位置,台商應透過福建自貿區的特殊地位,設法參與此一盛會,如金融業可參與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引導企業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兩岸金融合作前景可期。 伍、結論 在區域經濟整合已蔚為全球風潮下,台灣正面臨服貿卡關、貨貿延宕及自經區條例躺在立法院的困境;面對中國大陸「福建自貿區」設立與「一帶一路」的戰略思想,台灣作為一個小規模經濟體,沒有鎖國的本錢,我們不能再置身於外,必須積極掌握契機,才能站上巨人的肩膀,迎向即將成形的新區域經濟局勢。 況且「福建自貿區」若能跳脫服貿協議,給予台灣先行先試的優惠,如:推動貿易便利化、開放融資租賃、兩岸跨境人民幣業務等,不僅對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有突破性的發展,也能充實「福建自貿區」試點內容,建立自身的特色化,並加深台閩進一步合作。 最後,期盼兩岸進一步本著互信互助、共創雙贏的宗旨,以交流推進發展,以瞭解增進互信,透過各項產業的合作,截長補短,共存共榮。展望未來,我認為台閩關係將在兩岸關係上會扮演起更重要的角色。 參考文獻 1.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門戶網站,www.ysftpa.gov.cn。 2. 方世聖,「上海自貿區背景下的中國金融發展與研究」,中華民國期貨業商業同業公會委託研究,2014年2月。 3. 張福隆,「上海、韓國、日本等新設自由區對我國自由經濟示範區之影響」,國會報第42卷第3期47-75頁,2014年3月。 4. 戴瑞卿、張福榮、劉繼傳、曾煥住,「參訪韓國經濟自由區發展情形」,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專案研究,2012年2月。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