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稿/蔡英文就職演說與民進黨執政問題

(一)前言 2016年5月20日中華民國第14任正副總統就職典禮,蔡英文發表就職演說,揭示今後四年民進黨的執政理念和政策方向。這篇就職演說以「解決問題」為主軸,針對民眾所關注的年金制度、教育制度、司法改革、食品安全、長期照護……等問題,提出積極推行改革的決心。在眾所關注的兩岸關係議題上,一方面,蔡英文將依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來處理兩岸事務;另一方面,將台灣經濟發展和兩岸關係置於亞太區域和平穩定的框架中,一來提出「新南向政策」希望透過和亞洲、乃至亞太區域的國家合作,打造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二來願意和大陸就共同參與區域發展的相關議題,坦誠交換意見,尋求各種合作與協力的可能性。 在蔡英文發表就職演說之後,大陸國台辦就當前兩岸關係發表談話指出,蔡英文的講話中,「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核心意涵,沒有提出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具體辦法。這是一份?有完成的答卷」。儘管一篇短短的講稿不可能提出具體的發展方向和政策內涵,但是由此一演說所揭示的政策方向看來,民進黨政府在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以及台灣經濟發展議題,已面臨難以克服的瓶頸和問題。 (二)民進黨政府將推動的主要政策 蔡英文就職演說中針對台灣民眾所關切的年金制度、教育制度、司法改革、食品安全、能源與資源、貧富差距、社會安全網……等12項問題,主要從經濟結構轉型、強化社會安全網、社會公平與正義、區域的和平穩定發展及兩岸關係,以及外交與全球性議題等五大領域來推動。在這五大領域的議題中,彼此間亦有其相關聯性。但是,兩岸關係若進入動盪期,多數的改革都將成為泡影。 就職演說中明確指出,此一新經濟模式的建立,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強化經濟的活力與自主性,加強和全球及區域的連結,積極參與多邊及雙邊經濟合作及自由貿易談判,包括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區域經濟綜合夥伴協定(RCEP)等,並且將推動新南向政策,提升對外經濟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但是,蔡英文卻忽略當前保護主義再起,連美日歐盟國家都在抗拒自由化貿易,台灣怎能一廂情願呢。 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蔡英文意圖激發新的成長動能,以突破當前停滯不前的台灣經濟。其具體工作則是要優先推動五大創新研發計畫,藉著這些產業來重塑台灣的全球競爭力,同時也要積極提升勞動生產力,保障勞工權益,讓薪資和經濟成長能同步提升。但是在追求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民進黨政府也將強調循環經濟,把廢棄物轉換為再生能源,以及嚴肅看待氣候變遷、國土保育、災害防治等相關議題。 至於其他相關社會經濟議題,包括年金制度、司法改革和轉型正義等,其具體政策和時間表為: 1.年金改革委員會正在籌備中,其做法是發動一個由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代表的集體協商,一年內提出年金改革方案,保障勞工及公務員退休生活。 2.今(2016)年10月將召開司法國是會議,透過人民實際的參與,讓社會力進來,一起推動司法改革。 3.在總統府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從真相的調查與整理出發,預計在三年之內,完成台灣自己的轉型正義調查報告書。 (三)蔡英文兩岸關係說詞 由於歷史所留下的包袱和隔閡,兩岸缺乏政治互信,使兩岸關係的發展和交流互動面臨重重的障礙。但是自2008年馬總統就任之後,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透過協商、交流、合作,實現了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開放大陸居民來台旅遊、陸資來台投資,兩岸兩會簽署了23項協議和2項共識。過去8年間,兩岸經濟合作全面擴大深化、貿易投資持續增長。在歷次的民意調查中,政府的兩岸政策成為馬總統的最佳政績,畢竟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恢復經貿協商,並營造了兩岸政治和諧的氛圍,也深受國際社會肯定,有助於台灣的經濟發展,乃至於開啟了國際經濟發展的空間,而此一兩岸互動模式所帶來的亞太地區和平穩定,也深受國際社會的肯定。 至於大陸對台政策方面,近年來中共一直秉持著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為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在具體政策上則強調,要鞏固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框架,努力增進兩岸政治互信,繼續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活動,使台灣民眾進一步認識到台灣和大陸不能對立和分割,維護兩岸關係繼續穩定發展的宏觀環境。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此一框架,對蔡英文自然構成相當的壓力。在總統大選之前,去(2015)年5月下旬,蔡英文在美國舊金山訪問時,對兩岸關係「維持現狀」表達了「九二共識」,將在「其詮釋與所發生的名詞使用,就繼續求同存異」,並且表示陸委會與大陸國台辦的大陸事務首長會面溝通管道,不但將繼續維持現有的兩岸協商管道,而且還要擴大功能。這種說法對蔡英文來講是個突破,但是仍不夠明確,被認為是一種模糊之詞。大陸國台辦公開表示無法接受,並將暫停兩岸兩會協商機制。 2016年2月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在美國智庫發表演講提到「他們的憲法」(指中華民國),引起中國大陸和海內外普遍的討論,似乎為「一中原則」塑造出微妙的空間。 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不提「九二共識」已在預料之中,但是蔡英文提及:「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此一說法可以解讀蔡英文基本上是承認「九二會談」海基海協兩會是有「達成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而「兩岸都應該共同珍惜與維護,並在這個既有的事實與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蔡英文更指出,「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 從蔡英文有關兩岸關係定位的說法,基本上調整了她的「論述」,並也釋出相當的彈性,然而由於台灣內部「去中國化」,極力強調台灣主權意識的發展,特別是民進黨政府在這方面的轉型正義政策,此一形勢的發展將使兩岸和平穩定的基礎更加脆弱而難以挽回,因此大陸方面不滿意蔡英文,在兩岸關係論述採取模糊的態度,以致認定蔡英文的演說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要求蔡英文在「一中原則」有更明確的立場,此一僵局難以突破勢將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穩定。 (四)由中國走向世界v.s.由世界走向中國? 近年來台灣內部有關「台灣經濟發展的挑戰與展望」議題的討論,便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論點。以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國家協會的區域經濟整合而論,一種論點認為,由於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未來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國協合組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面對此一強大磁吸效應,台灣不應該逃避,而應該善用大陸的資源來發展台灣的優勢,創造台灣產品的特色和別國產品的差異性,才能穩住國際競爭力;但是另一種論點則憂慮台灣經濟依賴大陸過深,一旦大陸方面經濟反轉或政策改變,將對台商造成重大的衝擊。因此,建議台商應分散投資風險,並強調台灣方面應積極改善環境,吸引台商、外商投資。 在2012年的總統大選中,馬英九便主張以台灣為核心連結大陸與全球市場,而蔡英文則認為應由世界走向中國。在馬英九執政的8年期間兩岸經貿關係的快速發展,卻也受到在野的民進黨嚴厲的批評,這反映在綠營反ECFA、反貨貿、反服貿……,以及應優先加入TPP,不應加入RCEP等議題上。但是在蔡英文的就職演說中,民進黨將推動的經貿政策主要為:強化經濟的活力與自主性;加強和全球及區域的連結,積極參與多邊及雙邊經濟合作及自由貿易談判(包括TPP、RCEP等);推動新南向政策;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透過和亞太區域的國家合作,共同形塑未來的發展策略;願意與大陸共同參與區域發展的相關議題,尋求各種合作與協力的可能性;積極參與國際經貿合作及規則制定,堅定維護全球的經濟秩序,並融入重要的經貿體系等。 民進黨政府將推動的這些經貿發展策略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那便是近年來在亞太地區以中國大陸為核心的區域經濟整合已然成形,而大陸在世界經貿的話語權越來越有其重要性。以台灣要加入RCEP為例,RCEP採共識決,倘若大陸否決,台灣便無法加入,將使台灣經濟被邊緣化,因此維持和諧和穩定的兩岸關係,是台灣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五)結語 蔡英文就職演說中在兩岸關係的論述上,基本上已做出明顯的調整並釋出彈性,但是在兩岸關係仍然存在極高政治敏感性的情況下,過於模糊的態度將使兩岸無法建立「政治互信」,而在兩岸互動關係中,各種交流合作的實際操作及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和後果。 儘管蔡英文認為兩岸的既有政治基礎包含四個關鍵因素,亦即:1.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這是歷史事實;2.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3.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4.台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但是在這四個關鍵因素中,綠營經常以「普遍民意」作為訴求,再加上,此次就職典禮前經過精心設計以強調主權意識的表演節目,以及正在積極推動的撤廢微調課綱、文化台獨等活動,均反映出新政府的兩岸關係政策絕不是美豬、油電漲價等議題的「髮夾彎」政策大逆轉,而是如同「迴紋針」形狀一般,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類似那個弧狀曲線把一個「尖端頭」包覆在裡面,但是民進黨政府推動「去中國化」的作為,就像另一個「尖端頭」一直暴露在外面,這種形勢的發展將使兩岸政治互信無法建立,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也就難以樂觀了。 (來源/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713期)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