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金融透視/大陸跨境資本呈雙向流動國際收支總體趨向平衡

7月23日上午,大陸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了2015年上半年外匯收支資料有關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王春英在接受記者提問時表示,上半年大陸跨境資金流動的波動性仍然較大,但沒有出現持續的、大量的資金外流,尤其是二季度資金外流比一季度有所收窄,近期趨向基本平衡。她表示,上半年大陸外匯收支狀況主要呈現以下5個特點: 一是銀行結售匯呈現逆差,而代客涉外收付款呈現順差。6月份資料改變了去年下半年銀行結售匯和代客涉外收付匯雙逆差的局面,涉外收付實現順差445億美元。去年下半年,銀行結售匯逆差625億美元,而代客涉外收付匯為逆差491億美元。 二是跨境資金流動的波動性仍然較大,近期趨向基本平衡。從銀行結售匯資料看,2015年一季度,結售匯逆差914億美元,月均305億美元,二季度結售匯逆差大幅收窄至139億美元,其中4月份逆差收窄至173億美元,5、6月份分別為順差13億美元和21億美元。從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資料看,1月至2月份涉外收付款為月均順差275億美元,3月至4月份為月均逆差223億美元,5月至6月份重回月均順差170億美元。 三是市場主體結匯意願由降轉升,購匯動機由強轉弱。一季度,衡量企業和個人結匯意願的結匯率,即不保留涉外外匯收入而兌換為人民幣的銀行代客結匯占涉外外匯收入的比重為69%,較2014年四季度下降3個百分點;二季度結匯率為74%,較一季度上升5個百分點。一季度,衡量購匯動機的售匯率,也就是用人民幣購買外匯的銀行代客售匯占客戶全部對外外匯支付的比重為79%,較2014年四季度上升6個百分點;二季度售匯率為75%,較一季度下降4個百分點。可見4月份以來,隨著市場條件的變化,企業涉外收支行為已經作出調整。 四是銀行遠期結售匯雖為逆差,但逆差大幅收窄。2015年上半年,銀行對客戶遠期結匯簽約同比下降47%,遠期售匯簽約增長31%,遠期結售匯簽約逆差686億美元,去年同期為順差504億美元。其中,一季度逆差470億美元,二季度逆差收窄至215億美元,表明二季度以來市場對人民幣的匯率預期趨於穩定。 五是外匯供求趨向基本平衡。2015年上半年,反映零售市場外匯供求狀況的銀行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即銀行結售匯差額與未到期遠期淨結匯餘額變動合計)波動性較大,一季度為逆差1200億美元,月均逆差400億美元;二季度逆差大幅收窄至326億美元,而且逆差逐月下降,4月至6月份逆差分別為185億美元、71億美元和70億美元。 王春英表示,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背景下,近一段時期大陸跨境資金流動更加均衡。5、6月份即遠期結售匯逆差每個月都低於100億美元,比前4個月明顯下降,沒有看到跨境資金波動加劇、大進大出的情況。“當然,資本帳戶開放必將增加跨境資金流動的影響因素,資金流動的波動性和複雜性也將有所加大。我們一方面需要在合理、可控範圍內逐漸適應和容忍,另一方面也需要積極應對,防範相關風險。”王春英說。 此外,央行日前發佈的資料顯示,截至6月末,大陸外匯儲備餘額較去年年末下降約1500億美元。 對此,王春英稱:“在目前沒有完全放開境外存放的情況下,涉外收付款資料反映了資金跨境流動基本面的情況。結售匯反映的是人民幣與外幣間兌換的情況,將結售匯、涉外收付款以及外匯存貸款資料結合起來看,能夠瞭解客戶的外匯收入究竟是兌換成人民幣還是變成外匯存款,也能夠瞭解客戶對外付款是用人民幣購買外匯還是借銀行的外匯貸款,或者使用自身外匯存款來對外支付。結售匯差額和外匯儲備變化的聯繫比較緊密。另外,外匯局還發佈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國際投資頭寸表,這兩張表加在一起,能夠最全面地反映大陸涉外經濟狀況。” 對於目前出現涉外收付款順差但外匯儲備餘額下降的情況,王春英從以下方面進行了解釋。 首先,涉外收付款資料反映的是非銀行部門本外幣跨境收入和支出情況。其中,上半年本幣跨境收支為順差、外幣跨境收支為逆差。而且,外幣跨境收支只有發生結售匯才會引起外匯儲備的變化,如果企業收入了外匯不賣,而變成外匯存款持有,外匯儲備就不會因此增加;如果企業購買了外匯以後不對外支付,而是存到銀行,儲備也會下降,大陸上半年企業外匯存款餘額上升384億美元,這是“藏匯於民”的一種表現。 同時,王春英表示,儲備餘額變化還與資產價格和匯率變化有關,即帳面價值變化。比如,上半年歐元對美元總體貶值,儲備中的歐元資產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折算為美元顯示的儲備資產就會下降。也就是說,即便涉外收付款和結售匯都呈現順差,也可能出現外匯儲備餘額下降的情況,市場對此無需過度解讀。 (大陸國研網專供,記者:周琰)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