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政策掛零 國際點名非洲國家

氣候變遷政策掛零 國際點名非洲國家

本報2015年2月24日綜合外電報導,周念學編譯;蔡麗伶審校

全世界都已感受到氣候變遷的威力,只是很多更嚴重的後果在幾十年後才得見,而在本世紀中期之後,撒哈拉將會是世界上最明顯受到氣候衝擊的地區之一。

面對氣候變遷 非洲國家一籌莫展

海外發展研究所(ODI)和氣候發展知識網絡(CDKN)共同研究報告中顯示,位在撒哈拉地區的國家像是尚比亞、馬拉威、盧安達、迦納、莫三比克等的政府單位和工商界,對於利用長期氣候資料來幫助投資建設和設計解決氣候變遷的方案一籌莫展。

研究指出,撒哈拉地區國家不評估其氣候變遷的風險和投入長期的研究,所以無法研議策略來因應旱災、水災、熱浪及海平面不斷上升等現象。

應用氣候資料能力太差最嚴重的預設後果,就是未來置身旱災、水災、高溫、或海平面上升的風險,將會大大提高。

擴展基礎建設 防災來不及

非洲各國正積極投資來發展基礎建設支撐各國當前經濟成長。許多的建設像是港口、大型水庫這類長久的建設,和醫院學校這類的社會性建設,大都能夠維持到2050年之後。只是,到時非洲的天氣將異於今日。

然而,核心重點在於投入長期氣候研究並設計出因應氣候變遷的策略,不過至今策略並未發生。為何造成此盲點呢?研究發現,最重要原因在於脫貧和提高初等中等教育計畫迫在眉睫,政府因此對於氣候變遷議題思慮不深而視野短淺。

知道肯亞在2050年的平均溫度無實益,決策者想知道的是多高的溫度可能影響水資源獲取量或灌溉面積,什麼結果影響民生最大。

而且資訊提供者和使用者間也會因資訊傳達落差因此造成溝通不良。提供給決策高層的資料常常太過技術性,也易解讀錯誤。同樣,科學家不太了解什麼是決策高層所要的資料。

研究作者建議,應該從加強非洲氣候觀察網絡的質與量和提升撒哈拉地區國家的科學能力著手。不僅能建立過去和現在的氣候知識,也能產生在地化的獨特氣候科學知識。此外,當地民眾能扮演科學家、決策者及專業人士的橋梁來協助決策者作判斷。

最重要的是,對的人和政策才能使氣候資訊發揮作用。氣候相關修正子計畫仍舊列在環境或自然資源主計畫方案之下,而這兩項方案在政府所有計畫中還是相當不起眼的,惟有像是負責經濟成長發展等有影響力的部門需對氣候相關議題負責任時,才會發想出可行的方案。

【參考資料】

-英國衛報(2015年2月13日),Geneva talks: countries agree draft text for deal to fight climate changeView the discussion th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