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濕患者轉化痰濕等證 治療更棘手

正常的生理水液,中醫稱為津液。對此,中醫師羅明宇表示,人體運化水液系統出了問題,就容易產生異常的生理水液,又稱為水濕,主要跟肺、脾、腎等臟腑失常有關,亦即肺失宣降、脾失轉輸、腎失開闔,進而導致體內水濕瀦留。水濕證常見症狀是水腫,多半發生在慢性腎臟病早中期患者身上。 羅醫師指出,這個階段的水濕較為單純,因為還沒有跟熱邪等邪氣互相夾雜。等到病程發展越來越久,體內水濕就會凝練成痰或化為鬱熱,最後水濕將會轉化為痰濕、痰熱、濕濁等證,這時病情就轉為複雜,治療上更棘手。 羅明宇指出,中醫認為水濕患者有很多特性、特定症狀,濕為陰邪容易阻滯氣機、損傷陽氣,所以病患常會出現怕冷、脘腹脹悶等症狀;由於濕性重著,因此病人常會出現頭身困重、身體乏力、關節不利、大便溏薄、小便混濁等症狀;因為濕邪性質黏滯,以致患者病程會拖的比較久,而且往往纏綿難癒。 水濕日久易轉化為痰濕,痰濕為水濕內停所致,濕聚久而凝成痰,導致痰濕中阻、妨礙氣機,繼而導致肺、脾、腎功能失常,如此惡性循環、病情遷延持續之下,甚至可見痰熱互結之象。 痰與熱互結就稱為痰熱,痰熱互結之後往往導致痰熱壅肺、痰火擾心,這時就會引起一系列症狀,比如患者常會出現痰稠色黃或痰白卻膠結難出、煩熱、咳嗽、臉赤唇紅、口乾咽燥、大便燥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等皆是。 水濕轉化為濕濁,將會促使濕濁之邪阻滯氣機,進而引起頭暈、頭痛、胸悶、心慌、胃腹滿悶不舒服等症狀。此外,如果濕濁持續停聚人體內,將會影響到脾、腎兩臟的正常功能,以致患者出現腹脹、嘔吐、胃口差、口黏口淡、腰痠膝軟、大便祕結、小便短少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