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黃牛一家親 褒貶大不同

記者楊逸宏/台南報導
水牛、黃牛命運大不同。台南務農人口眾多,特別強調「台灣牛」的精神,「黃牛票」、「司法黃牛」卻是用來罵人,讓南區鹽埕地區一群小朋友參加司法研習課程時感到納悶不解。文史工作者解釋,水牛與黃牛都對台灣農村有卓越貢獻,但用在口語上卻天差地別,源自水牛與黃牛個性不同,以及民間故事對兩種牛性格的形塑。
日新國小的學童參加社區司法研習課程時,曾提出台灣牛的問題,想弄清楚為何人們標榜台灣牛精神,卻又用牛來罵人?除老師們幫忙找尋答案之外,區公所也請文史工作者代為考據。
據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研究報告,台灣水牛個性憨直,如閩南語俗諺「知哭,不知走」,當水牛面臨屠宰時,會流下眼淚,但不會逃走,這也是許多農人憐惜水牛而不吃牛肉的主因。至於黃牛則沒有如此憨直,容易被食物誘走,迷路也較少返家,哪裡有吃的就往哪裡去。
文史工作者李春景說,雖然水牛、黃牛都對農村有貢獻,但台灣人標榜牛的精神時,是指水牛而非黃牛。農人認為水牛代表「腳踏實地」,黃牛卻被指為「非法圖利」,除了畜產所的試驗之外,也源自一則民間故事。
故事說道,有一天水牛和黃牛在溪邊洗澡,見到老虎來了,兩頭牛慌張抓了衣服就跑,卻拿錯了衣服。黃牛穿上了水牛較寬鬆的衣服,覺得很舒服,就不想還給水牛,水牛穿上黃牛的衣服,覺得太小件、全身很緊,屢屢向黃牛催討「換!」(閩南語),黃牛卻回答「沒(哞)喔!沒喔!」成了兩種牛叫聲的來源。
李春景笑道,人們口語上的意思,對水牛是褒、黃牛是貶,但黃牛對於台灣農村的貢獻也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