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百分百的新聞自由 ─ 專訪世新傅心怡


文 / Vanessa   攝影 / 柯智元

「我從國中的時候因為看了一些書,那時就決定未來想當記者,所以新聞系是必然的,來台灣可能是巧合。」世新大學新聞學系的傅心怡很早就立下自己的理想,也累積了相當積極的實戰經驗,大三曾擔任小世界電視組的總編輯,上學期在公共電視新聞實習,這學期則在香港衛視實習,時常出入立法院採訪台灣的政治新聞。

高考前剛好看到報紙上有招生的訊息,跟家人商量過後覺得可以報報看,當時還在等第二批填志願的時候,就被通知錄取世新大學,因為也不想繼續為了要念哪所大學而煩惱下去,便決定來台灣了。「因為資訊比較匱乏,周邊的人可能對台灣不太了解,我剛來的時候就覺得台灣滿神祕的,也像大部分剛上大學的新鮮人一樣興奮的心情吧!」

好像不是我以為的民主

「我大一的時候還滿愛念書,原本來台灣之前有看過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紀錄片,後來發現圖書館有一面書櫃都是六四天安門的書,這麼多以前看不到的資訊,我就把它們全部都看完了!」另外她也會讀一些跟性別議題有關的書,未來如果要讀研究所,可能考慮性別研究這塊領域。

她曾觀察到性別意識在媒體圈弔詭的現象,「別人叫我女記者的時候,我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沒人去講『男記者』?總是要刻意強化一些刻板印象,像是女司機、女強人啦…..,比如報導會寫說『女司機導致車禍』,我心想難道男司機就不會導致車禍了嗎?」

「剛來台灣那一年碰到選舉,見識到藍綠之間打起來、謾罵還滿恐怖的,但同學之間就算政治立場不一樣,還是可以打屁聊天,或是互相拿身分開玩笑,其實相處還算融洽的。」不過談到318佔領立院的社會運動那期間,她曾看到臉書上一些比較要好的朋友會直接寫說「該死的中國人」、「支那」之類的話,讓她看了很難過,明明平時見面的時候都還好好的。「不過見面的時候好像也不太聊到,可能是因為他們沒來上課,都去青島東路了吧!」傅心怡笑說。

「那時候我當電視組總編輯,學校當時為了保護學生和器材,怕學生以媒體身份進去有危險,便說電視組不能發太陽花議題。」她回憶當時只去過抗爭現場兩次,心怡自嘲說:「我應該是走錯團了,因為他們都是在罵中國人,可能是我一開始進去的位置比較不對吧,沒有上到街頭的課,剛好被我看到了比較恐怖的一面……」當時她見到許多從中南部翹課連夜上來的國中學生紛紛上台說自己的看法,台下就只是跟著大聲起哄說「好!」,讓她難以苟同這種湊熱鬧的現象,「好像不是我以為民主的感覺。」

完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