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美食文化-烹飪 結合科學、人文的煉金術

工商時報【本報訊】 我們這些野蠻、未進化的人,得多學學法國食物的藝術、科學與信仰。我私下找書,你大概以為我會去看食譜,但我並非從食譜讀起,因為食譜只是數百年法國食物文學裡最小的一部分。他們以一部部備受推崇的作品(我敢打賭比其他任何語言都多),描述、明定、如何於何時到何處仔細挑選最棒的食材。然後如何不厭其煩地清洗、剝皮、去骨、去角、去舌、去內臟、去眼球、粗縫、燉煮、分層、填塞、扭轉或燒煮其餘的部分,以及最後該如何擺盤。 擺盤本身,就像鄰居柯洛蒂黛告訴我的,是五成的工夫,九成的享受。我發現食物的準備與分配是一種感官享受。她邊解釋,邊將熱騰騰、香噴噴的魚濃湯舀入挖空的烤南瓜裡,南瓜色如猶他州的紅石峽谷。她把湯端給我們四個在星期中聚餐的人喝前,還用法式酸奶油攪了點旋花,在湯的中央擺一小根她家花園裡的迷迭香。 難怪所有我帶回家,抱著法英字典試圖閱讀的書籍,都說法國菜是一門科學。但柯洛蒂黛與其他友人,卻示範了烹飪不僅是科學,甚至還遠超過硬邦邦的工程學。也許烹飪以科學為骨幹,卻因藝術、熱情、靈感和各種奇想而百花齊放。柯洛蒂黛和其他人教我,食物的目的不在填飽肚子,而在餵養心靈、聯繫感情、激發情感,甚至表達尊重。 烹飪是科學與人文的煉金術,從中可看出廚師的高下,你若成為最傑出的煉金師,便能帶著幾顆星星,被編入米其林的編年史中。摘到一星星,會讓廚師進級成名人,像博古斯(Bocuse)、杜卡司(Ducasse)和盧布松(Rbuchon)那樣聲名大噪,成為法國料理界的傳奇偶像,如同時尚圈的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迪奧(Dior)及紀梵希(Givenchy)一樣。一位偉大的廚師,就像偉大的女設計師,為藝術而生,為藝術而 星期一是戴頓最愛的日子(吃過罐裝義大利餃後,你能怪他嗎?)。不久我們形成一種模式。我去接他,到了轉角便問他:「今天過得好玩嗎?」過馬路時他就開始說:「我們吃藍帶雞排和花椰菜。」接著我就問:「上頭有淋醬嗎?蛋黃醬(Bernaise)還是荷蘭醬(Hollandaise)?」等我們走到下一個轉角,他已詳細說明他吃過的每道菜了;「是啊,花椰菜有淋醬。」等號誌轉綠過馬路時,「還有塗著鹽味奶油跟李子醬的可頌麵包。」等我們到家後,我已經記好明天全家晚餐用得上的筆記了。 (摘自本書第1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