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致遠艦、海南遺址、蔣莊遺址、周原遺址、太極殿遺址 將填補哪些中國史空白?

五、六千年前海南島上的古人怎樣生活?良渚文化首次發現的人骨有什麼故事?2900多年前西周貴族精美奢華的綠松石馬車到底是什麼樣?漢代貴族享樂派的代表海昏侯墓主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紫禁城」原型的格局怎樣?甲午海戰中撞向日艦的「致遠艦」今何在……

2015年,考古學家們把這些今日中國人或熟悉或陌生的證物一一撿起。

中國社科院12日在京公布2015年「六大考古新發現」。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江蘇興化及東台市蔣莊良渚文化遺址、陝西寶雞市周原遺址、江西南昌市西漢海昏侯墓、漢魏洛陽城宮城太極殿遺址和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遺址當選。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說:「這六大發現中,海昏侯墓和致遠艦萬眾矚目,眾望所歸,海南島和蔣莊兩處史前文明都有人骨發現,對於研究當地古人類遺傳特徵、飲食結構、健康狀況、遷徙狀況至關重要,而周原遺址和太極殿遺址的發現則是中國古代都邑性質考古的新篇章。」

中國社科院主辦的年度「六大考古新發現」,由專業人士評選,為業界所矚目。王巍說,其評選標準不在於出土遺跡遺物是否好看,是否有大場面,而是看其學術價值及所蘊涵的歷史和文化資訊是否重要,是否運用了考古發掘的新方法和新理念。

海南島除了藍天、白雲和沙灘,可能還有南島語族祖先

名稱: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

座標:海南東部沿海地區的陵水、三亞、萬寧等地

距今:6000到3000年

描述:在「中國考古處女地」之一的海南省東南部沿海地區陵水、三亞、萬寧等地,考古學家發現了英墩、蓮子灣、橋山三種全新的、文化內涵有異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出土大量陶器、雙肩石器和貝類等水陸生動物遺存,更發現了海南首座史前墓葬並出土人骨。

點評:為構建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史前考古學文化編年與譜系提供了關鍵證據。同時發現的史前墓葬和人骨,將為研究海南先民的體質特徵、DNA資訊等提供支援。而此次出土的新石器時期古人用的有肩石器,與世界上僅次於剛果語族的第二大語族——南島語族的近似。南島語族包括1262種語言,分布在南太平洋到印度洋的上百個島嶼,主要居住地區包括臺灣、菲律賓、馬來西亞和玻利尼西亞等,屬於南島語系語言的人口約2.7億人。

對玉無比熱愛的良渚文化,跨過長江、向北挺近的首證

名稱:江蘇興化、東台市蔣莊良渚文化遺址

座標:江蘇省興化、東台兩市交界處。

距今:5200-4200年

描述:蔣莊遺址是長江以北首次發現的良渚文化大型聚落,也是該地區首次發現的隨葬琮、璧等玉質禮器的高等級良渚文化墓地。特別是一個刻畫有「凸」字形祭台符號的玉璧,對於良渚先民精神信仰的研究彌足珍貴。此次發現保存較好的人骨是考古界巨大的「驚喜」——長江以南的良渚文化地區因水系密布和土壤酸性難以保存人骨。

點評:蔣莊遺址突破了以往學術界認為良渚文化分布北不過長江的傳統觀點。墓地墓葬數量多,埋葬密集,葬式、葬俗豐富多樣,部分人骨及葬具保存較好,為研究良渚文化的埋葬習俗、社會組織關係與人種屬性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實物資料。

陝西寶雞市周原遺址出土的青銅器(新華社)
陝西寶雞市周原遺址出土的青銅器(新華社)

陝西寶雞市周原遺址出土的青銅器(新華社)

姬姓祖先住宮殿、開豪車,還設計了精細的城市水網

名稱:陝西寶雞市周原遺址

座標:陝西省寶雞市扶風、岐山一帶

距今:3100-2700年

描述:周原遺址是周人的老家,新一輪考古主要發現了迄今發掘規模最大的西周建築遺址。這處大型夯土基址平面呈「回」字形,是一處高等級宮殿。同時,還在一西周中晚期的車馬坑內發現一綠松石馬車,推測駕四馬。其車輪牙為青銅澆鑄而成;車軎、車轄、衡飾上的紋飾皆為綠松石鑲嵌而成,這種做法以往極罕見。而遺址內新發現的一西周晚期水網系統,填補了周代都邑性遺址給水(池苑)系的空白。

點評:極為罕見的豪華馬車,庭院中一處特殊的立石和鋪石遺跡,都讓人對當時高等級貴族的生活有了更豐富瞭解。遺址內水網系統的發現與確認,加深了今人對周原遺址聚落擴張過程與水源關係的認識。近3000年前先人在「城市規劃建設」中體現出的人與環境、城市與環境關係的思考令人感佩。

海昏侯墓(新華社)
海昏侯墓(新華社)

海昏侯墓(新華社)

好一幅風雅、奢靡的貴族生活畫卷!

名稱:江西南昌市西漢海昏侯墓

座標: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老裘村民小組東南約1000米的墎墩山上

距今:2000多年

描述:海昏侯墓園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從發掘至今,此地已出土1萬多件文物,其品級之高、內涵之豐富、保存之完好,均屬罕見。

創下漢墓考古之最的285枚金餅、鑲嵌著琉璃的馬蹄金,印證了西漢昭宣時代的社會富足;更讓人大開眼界的,是成套出土的編鐘、編磬、琴、瑟、排簫、伎樂俑,數以千計的竹簡、木牘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惟妙惟肖的青銅雁魚燈、青銅火鍋,鑲嵌著瑪瑙、綠松石和寶石的青銅鏡……從音樂到書籍,從香薰到飲食,這位高級貴族的情趣和享樂,令人驚歎。

點評:墓主為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可能性最大。海昏侯墓的意義絕不在於器物之精美,而在於其承載的歷史價值。由於中國關於諸侯王的考古幾近空白,它的「橫空出世」,為研究漢代貴族生活提供了寶庫。

經天緯地、多民族融合的皇城演變史

名稱:漢魏洛陽城宮城太極殿遺址

座標:河南孟津縣平樂鎮金村

距今:1790年

描述:漢魏洛陽城宮城太極殿由居中的太極殿主殿和兩側略小的太極東、西堂組成,三殿東西並列在同一條東西軸線上,是為「建中立極」;在中心正殿前設三道宮門、三大主殿南北縱列,是為「五門三朝」。當時,以太極殿為大朝的舉行地,東西堂為常朝、日朝的「東西堂制度」,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

點評:作為中國古代建築體量最大的建築群之一,它設計嚴格,統一規劃,開創了中國古代宮室制度及都城布局的新時代。其建制不僅直接為隋唐所沿襲,更為宋、元、明、清所繼承並遠播東亞,可謂「紫禁城」的原型。它始建於鮮卑入主中原時期,但延續、發展了漢文化宮殿制度的理念,是多民族融合發展的重要見證。

 「丹東一號」考古人員在水下工作(新華社)
「丹東一號」考古人員在水下工作(新華社)

「丹東一號」考古人員在水下工作(新華社)

不平凡的船隻,見證不平凡的戰爭

名稱: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遺址

座標:遼寧丹東市西南50多公里海域

距今:121年

描述:甲午海戰中,管帶(艦長)鄧世昌駕致遠艦撞向日艦吉野最終沉船殉國的一幕,尤為慷慨悲壯。在「丹東一號」清代沉船遺址,現場物證揭示了當日的慘烈:船體受損嚴重,穹甲板以上船體部位蕩然無存;艙內有過火痕跡,艏部、右舷、艉船均有火燒跡象……

考古發現的穹甲結構、方形舷窗、魚雷引信、11毫米十管加特林機槍、152毫米口徑炮彈以及帶有「致遠」文字款識的制式餐具等,再結合多方史料和檔案,種種證據都指向「丹東一號」沉船就是北洋水師致遠艦!

點評:「丹東一號」開創了中國近代史考古成果進入六大新發現的先河,也是中國考古人第一次進行大型軍艦類型遺址的發掘研究,為中國近代史、甲午海戰史和世界海軍艦艇史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致遠艦承載著重大歷史意義,其悲壯不屈與英勇頑強,值得後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