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能開發-學會心理學 搞懂職場關係

工商時報【本報訊】 在職場上,有時我們會找一些人來取代父母親原本的功能,成為未來方向的指引。但卻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我們遇上一個人,心裡很欣賞他、想向他靠近,潛意識卻是妒羨他,所以不知不覺地透過學習,掠奪他身上的資產,把他當成標竿,最後取代了他的位置。面對指導者,是學習、還是模仿? 贏過強者是為了證明自己這種心情和心理學所說的「伊底帕斯情結」相關:指的是幼兒時期,我們為了生存,所產生一種與父母競爭、進而取代他的欲求,像是孩子偷擦媽媽的化妝品、將腳丫子裝進爸爸的皮鞋,都是這個道理。 倘若父母對這些行為一笑置之,競爭欲求就變得一點也不可怕,但若因此受到責備或禁止,就會一點一滴潛入內心深處,累積成一種壓抑的「情結」。自此之後,我們會開始隱藏那些可能受到懲罰的想法,「情結」自然無法順利在童年時期消化,便跟著我們長大、被我們帶進職場。 這麼一來,我們和那些有指導能力的「楷模」之間,關係就變得相當微妙。明明很想向他學習,卻不敢主動詢問太多;好像關係已經相當親近,卻又沒有感覺真的很熟悉。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變成彼此不能再逾越雷池一步的高牆。 人性使然,往往喜歡贏過強者來證明自己,但其實我們並非真的想要取代他們,而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能和強者匹配的人。 (摘自本書第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