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屁影評/雪特!《進擊的鼓手》真他馬的好看!

文/史傑克

Motherfucker,《進擊的鼓手》真他馬的好看!看完之後,我整個人還是處於一種無法冷靜的興奮狀態,這應該是對這部片的最最讚美了吧。

沒啥特殊懸疑劇情,拍攝也只是流暢、沒什麼高超技巧,這部電影只不過是在看一個虐待狂,和一個會反抗的被虐狂,互相對峙,居然還可以看到讓人興奮得想尖叫、腎上腺素直衝腦門,雪特,實在很難不向片中的J.K.西蒙斯看齊,不停大飆髒話。

唯一可惜的是,《進擊的鼓手》幹嘛叫《進擊的鼓手》,這中文名字簡直爛透了,明明英文名是《Whiplash》,揮鞭或鞭子頂端的意思,中文這麼博大精深,居然還給咱們取了《進擊的鼓手》這五個字,馬的,有人想去看才怪,要不是J.K.西蒙斯拿下金球和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打響了這個令人洩氣的名號,不然電影院只有小貓二三隻吧。

Stop!!!!!!!!!!!!!!!!!

挖咧,從頭開始飆髒話到現在,我大概連J.K.西蒙斯在片中、心狠手辣的毒舌功力的邊,都沾不上。

《進擊的鼓手》(Whiplash)

導演:戴米恩查澤(Damien Chazelle) 演員:J.K.西蒙斯(J.K. Simmons) 麥爾斯泰勒(Miles Teller)

奇怪了,為什麼一部不是啥運動競賽或者彰顯什麼兄弟情、打勝仗的影片,居然還可以看得叫人如此熱血沸騰,不明所以的手指頭腳指頭都捲曲起來?《Whiplash》不過就是一部變態老師壓榨學生的電影啊?

但奧妙就在「Whiplash」這個字裡,當鞭子落下時抽出的恐怖聲音,以及鞭尖劈到你身上的撕裂痛苦,二個加乘起來,就是那個暴力變態老師給人的懼怕效果,一次二次還好,要是你一天10幾個小時都得忍受,那可能不再只是魂飛魄散,而是一種會逼到人發瘋的狀態。

看《Whiplash》就有這種魅力,你或許不會發瘋,但卻會不由自主十指緊握,跟著主角一起承受快發瘋的壓力,神經緊繃到最高點,當劇情反轉反轉再反轉,你又會完全陷入自己就是主角的那種精神狀態,可憐、可惜、到無法置信。

然後就是,吼~~那最後10分鐘,怎麼可能只是聽一個人打鼓,你會腎上腺素直衝到腦門,雞皮疙瘩不停竄出來,叫人中途好想起立鼓掌致敬,大聲讚嘆這個不可思議的表演,直到最後一分一秒都緊繃到不行。媽呀,看完電影10分鐘之內,我大概也講了無數次「真他馬的好看」吧。

互~嗚~~執筆到現在才能冷靜思考,《Whiplash》整部片最厲害的,就是導演兼編劇的戴米恩查澤,故事寫得太好、節奏的高潮起伏令人欣賞,而最後出其不意的結局,力道之強真的有打到人心裡頭,而且還隱隱給咱們一種,不要輸給那個變態的感覺,真是令人奮發向上的「變態電影」呀。

飾演老師的J.K.西蒙斯能拿下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一點也不意外,以他的戲份,根本就是男主角等級,說《Whiplash》是掛雙男主角也不為過,而扮演學生的麥爾斯泰勒,那張好像臉皮拉不開又拘束的表情,不僅剛好可以對照J.K.西蒙斯的面目猙獰,還可以彰顯他從小爹不疼娘不愛的處境(老爸雖然愛他卻無法認同他),導演選角選得實在不錯。

只可惜,那種叫人血脈賁張的飆速鼓風,應該是有替身或剪接而成,雖然麥爾斯泰勒真的從15歲就開始打鼓,也真的有練到血跡噴到鼓面上,是影片那一坨坨血漬中的好幾滴,但還不是入圍男主角的料啦。

至於戴米恩查澤,情感上我真的愛他,然而實際上他也只是拍得順暢、懂得如何拍這部電影而已,沒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連入圍的改編劇本也沒得獎,不過美國電影學會,卻遴選該片為「2014十大最佳電影」,應該就是對年輕的他(才30歲)最大的讚美了吧。

可是導演,仍然對你佩服至極啦,能夠寫出這麼衝撞人心的厲害故事,還拍得不懂打鼓、看不懂樂譜、不認識那些鼓神的我們,可以如此陷進電影裡,一點都不恍神,真是一種最大、又無以倫比的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