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中國正躋身投資主流市場

工商時報【匯豐中國多元資產入息平衡基金經理人游陳達】 自上個月開始,全球最受關注的債券指數之一: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首次納入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我們認為,此一進展在兩個層面意義重大。 首先,它突顯了中國當局將其資本市場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努力;其次,它可以幫助投資者分散資產,也能夠滿足投資者將其投資組合持續多元化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債券互聯互通機制等開放措施的落實,將能夠便利海外投資者參與中國資本市場,進而刺激海外資本的流入。 中國向全球投資者開放債券市場,其主要原因在於當局需要海外資金為人民幣匯率提供支撐動力,並為新的建設項目籌措資金。事實上,中國作為全球低成本的生產國,並享有大量順差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當前,中國的經濟增長更多是由國內需求所驅動,因此很容易受到人民幣走勢的影響。開放其金融市場也意味著人民幣將在國際市場更廣泛地被使用,有效鞏固人民幣的穩定發展,且中國與貿易夥伴的關係將更加緊密,從而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2018年,中國吸引外資金額達1,349.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19年第一季,中國實際使用的外資金額為35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7%。同樣的,中國境外投資者在2018年購買超過810億美元的中國債券,使得中國成為全球新興債券市場中最大的外國投資接受者。 看好長期紅利是外商持續加碼中國市場的重要動力,匯豐集團預估,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將吸引1,5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中國債市。 儘管全球對中國成長仍存在擔憂,但根據今年第一季中國的GDP成長和經濟活動數據,證明寬鬆政策的效應開始發酵,且經濟成長正在觸底反彈,其部分原因歸功於出口的復甦。 仔細分析,中國實質GDP成長率較去年同期成長6.4%,與2018年第四季的成長率相當。此外,經濟指標也出現顯著反彈,截至目前為止取得的數據,似乎也顯示中國經濟出現更多復甦的跡象。宏觀經濟面而言,中國在今年1月至3月的各主要數據如工業增加值、投資、消費和出口等皆明顯好轉,製造業PMI指數連續兩個月位於臨界點之上,經濟仍展現良好韌性。 信用市場方面,企業中長期貸款有所改善,社融增速企穩,其中企業債淨融資額明顯提升。同時,第一季新增的社會融資總額較去年成長40%,主要歸功於銀行貸款成長強勁、公司債和特別債發行量增加,以及資產負債表外信貸的觸底反彈。 鑒於中國金融數據的穩中有序,我們預計短期內官方將不會推出更大力度的貨幣寬鬆政策,且全面降準的可能性下降,降息機率亦偏低。我們認為,中國政府可能希望在政策退場之前,能夠確認經濟持續復甦,因此現階段採取「觀望」態度,後續將視經濟數據來決定政策方向。 儘管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結構性挑戰,但持續推進的對外開放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技術創新等積極因素將部分抵消負面影響,此有助於整體經濟實現高品質和長期的發展。 綜合言之,隨著海外資金流入的加速增長,我們認為人民幣債券加入國際指數帶來的投資需求仍將持續,也使得投資者有效利用中國債券的誘人特性,這是全球金融市場不斷演進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