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全球玻纖紗 啟動長多行情

工商時報【葉時雙】 玻璃纖維紗簡稱「玻纖紗」,主要為印刷電路板之補強及絕緣材料,因其具備高強度、不導電、重量輕、耐高溫且不燃、抗酸鹼腐蝕等特性,因此亦被廣泛應用於電子消費性產品及工業用材料,如個人電腦主機板、液晶電視、網通設備、3G手機以及環保節能隔熱建材、航太工業、軍事等高科技產品。 以年產能3萬噸的玻纖紗廠為例,投資金額需新台幣30億至40億元,且建廠至點火量產約費時1.5年-2年。玻纖紗生產過程若環節出錯即須停工重開,且重開後溫度需加熱至攝氏1,200度以上,才能用來熔解玻璃原料,而加熱至1,200度即耗時約1個半月,故玻纖紗具有技術密集與資本密集兩大進入障礙,長期以來玻纖紗的供應市場呈現寡占局面。 觀察全球玻璃纖維產業,2013年底全球總產能約550萬噸,實際產出約500萬噸,全球玻纖紗市場約45%用於電子級玻纖紗。全球產量前6位分別為中國玻纖旗下的巨石集團(106.5萬噸)、OCV(130萬噸)、重慶玻纖(54萬噸)、PPG(40萬噸)、泰山玻纖(45萬噸)、JohnsManivel(34萬噸),產能涵蓋全球近7成,屬寡占產業。 據Owens Corning 統計,2014年全球玻璃纖維需求量約480萬噸,年成長率約7%左右。1981年全球玻纖需求約僅100萬噸,33年間增長了3.8倍,年均複合成長率約5%。近幾年歐美經濟擺脫金融危機的困擾後,玻纖的需求量也重返穩定增長的上升趨勢。 回顧全球玻璃纖維市場在2005年-2009年,因中國大量新建玻纖窯產能,導致行業的平均產能利用率一直低於80%,2008年金融風暴前後產能利用率更是一度下降到接近70%。2010年-2012年玻纖產業需求快速增長,新產能投入速度減緩,行業產能利用率持續回升。2014年開始行業產能利用率已經能穩定在90%以上,供需情況持續好轉,因此玻纖紗企業開始有能力提高報價。 展望2015年,僅中國山東玻纖和九鼎新材的兩座玻纖池窯投入生產,新增產能大約8萬噸,泰山玻纖5萬噸窯爐以及江西元亨3萬噸窯爐仍在建置,投產要到2016年下半年以後,預估全球產能增加不到2%。加上產業市場訊息,2015年全球玻纖廠約有50萬噸產能陸續進入冷修或大修,佔全球總產能10%。 全球領導廠商中國玻纖(巨石)表示,目前整體玻纖的庫存為2008年以來最低點,本次玻纖產業週期反轉是因2007年-2008年的產能投入在過去幾年中的持續消化,再加上玻纖屬全球性行業,歐美經濟復甦,產品報價由2014年第2季開始上升,而且主要生產原料如天然氣以及重油下跌,相關公司獲利率預估將逐季攀升。 隨著全球技術的進步與應用範圍的增加,玻纖需求最近幾年在交通、環保和新能源等領域玻纖應用更為廣泛。風電、熱塑等下游市場回暖,加上玻纖產品非常符合目前低碳經濟的要求,低碳經濟流行下,很多傳統產品如汽車、航空、航太都在向輕型化發展,勢必會減少密度較大的金屬材料用量,並擴大玻纖複合材料的用量。 因此,兩岸相關上市櫃公司包含中國的中國巨石、九鼎新材、長海股份,以及台灣上市櫃公司中的富喬、德宏、南亞、台玻等均值得留意。 (註:以上所提及之個股或公司,僅供作為說明或舉例之用途,並非推薦或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