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洞悉中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

工商時報【聯博集團中國股票投資組合經理John Lin】 隨著中國崛起成為舉足輕重的主要經濟體,全球投資人越來越難忽視這個獨具一格的市場。如今,中國境內掛牌的股票與債券逐漸納入全球主要指數,使得中國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現在正是探索投資中國的迷思與真相的時機。聯博將為投資人揭開謎一般的中國,釐清市場對中國的迷思並加以分析,掌握中國的投資機會。 感恩節後的黑色星期五是美國最大的購物日,也象徵耶誕採購季節的開始。中國在11月也有屬於自己的年度購物日,規模比美國更大,那就是11月11日的「雙11」光棍節。 光棍節起源於30幾年前,以慶祝單身為主。但過去十年來,光棍節頻頻打破線上購物的新高紀錄。根據Business Insider數據顯示,在短短24小時內,光是阿里巴巴網站便進帳308億美元,比美國在黑色星期五和網路星期一總銷售高出1倍。由此可知,中國經濟結構正在轉型。 過去20年來,中國經濟成長仰賴基礎建設、房地產與出口,如今內需成為最主要的成長引擎。中國2018年GDP實質成長率達6.5%,其中逾5%為內需的貢獻,2.1%來自於投資,而淨出口則受到中美貿易衝突的拖累而呈現負成長。 事實上,中國的基礎建設還有許多成長空間,製造業也是主要就業機會來源,但隨著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增加,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力。 消費力的影響無遠弗屆,因為中國人湧入紐約與東京等大城市觀光,而外國品牌也會希望能迎合中國民眾的口味。 然而,中國消費者的結構也相對複雜,若要洞悉消費帶來的投資機會,勢必要深入了解不同的消費族群。舉例來說,中國的中產階級家庭約有3億戶,家庭單月收入平均為兩萬人民幣;而勞動階級家庭則有4億戶,其收入僅約中產階級家庭的一半。 因此,這兩類消費者的消費偏好也各不相同。中產階級通常居住在大城市,消費水準相對較高,是智慧型手機、家用必需品、運動服飾等的主力消費族群。另外,勞動階級消費者的收入顯著成長,擁有房地產比例高,但過去較少接觸外國品牌。隨著收入提升,勞動階級開始思考改善生活方式與品質,外國品牌可望受惠。 中國消費族群也存在世代差距。經歷過中國過去苦難的老一輩,儲蓄率相當高。反觀年輕人,尤其是獨生子女,在政府政策的推波助瀾下,消費與借貸程度不亞於成熟國家的同齡消費者。 另一方面,高齡化也是未來10年的消費動能,因為醫療保健服務的需求可望增加。 擁有這麼多元的消費趨勢,使得中國消費市場相當複雜。舉例來說,中國品牌瑞幸咖啡在大城市打敗星巴克,但星巴克仍在滲透率不高的中小城市持續展店,並且持續獲利。精品品牌則受到中產階級的青睞,包括義大利時尚品牌Prada與中國白酒業者貴州茅台等品牌皆受惠。 另一方面,消費者亦轉向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或拼多多等電商平台尋求較便宜的價格。因此,投資人若能意識到中國的消費趨勢與喜好的轉變,未來幾十年將能從消費市場看到龐大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