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宮特色信仰 大路關傳承守護神文化

石獅宮特色信仰 大路關傳承守護神文化

舊名「大路關」的屏東高樹鄉廣興、廣福兩村,有特殊的石獅公信仰。村內3尊石獅記錄了大路關的開拓史,石獅三兄弟中,最年長的獅老大已經有239年歷史,為了傳承地方守護神文化,在地居民無償提供土地,再由屏東縣政府向客委會爭取經費,興建好的石獅公園正式啟用。

在地的客家歌謠團體,帶著舞獅團,在遊行前先暖身。

還有婆婆媽媽組成的鼓樂隊,也躍躍欲試,準備在踩街活動上大顯身手。

盛大的踩街活動,都為了替石獅公祝壽,舊名「大路關」的屏東高樹鄉廣興、廣福兩村,是南台灣客家先民過海來台開墾的基地,特殊的石獅公信仰,非常具有在地特色。

大路關文化傳承協會理事長溫智博:「開墾時期有一些天災沒辦法克服,他們(先民)就請教神明,神明就說請我們做一隻獅子來鎮壓天災。」

石獅公的神威,一度引來附近村莊的妒忌,衍生出獅老二,甚至是獅老三的傳奇。

大路關文化傳承協會理事長溫智博:「南華村的村民在半夜的時候,一群人就來到我們第二隻石獅子這邊來灑狗血,從祂的屁股後面釘了一根神釘,把我們第二隻石獅子的神力破壞掉,我們的第一隻石獅子被大水沖走埋在地下,第二隻神力又沒有了,所以在民國54年(1965年)的時候,我們又建造了第三隻石獅子。」

如今石獅公不但是當地的特色信仰,也成了觀光的賣點。甚至由當地民眾提供土地,官方興建石獅公園,吸引民眾走進村里,深刻體會最在地的文化。(民視新聞呂鎌顯屏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