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訓院看世界-防災型都更 創意振興經濟

工商時報【李鴻源前內政部長、台大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隨著氣候變遷帶來極端氣候,如豪大雨的頻率增加,以及地震造成房屋倒塌的嚴重後果,讓久未都更的台灣建築,在安全上面臨相當大的考驗。 台北盆地原本是一座大湖,稱做康熙台北湖,300多年前發生規模7.3級的大地震,造成湖水流出,才成就現在的盆地樣貌。由此可知,台北盆地本就有地質鬆軟的問題,住在這裡的每個人都應該要有危機意識,近年來接二連三發生的大地震、房屋倒塌傷亡事件,顯示住宅和建築安全問題的處理已經迫在眉睫,如果能儘早投入「防災型都更」,除了保障民眾身家性命財產安全,還能為我們的國家、社會帶來許多整體的效益。 防災型都更 擴大內需良方 都更曾因為文林苑事件而被汙名化,非常可惜,我建議與其一直依賴建商做小規模的都更,政府應該下來主導規模更大、更具整體性規畫的都更,這才對整個都市有效益。此時投入防災型都更無疑是帶動內需最好的方式。 由政府來執行防災型都更,一方面可以把不符合防震防災安全規格的老房子,拆除改建符合安全規格的新屋,保障國人的居住安全,另一方面還能夠藉此進行大規模的城市改造。 同時,由政府來執行大規模的都更,錢等於握在政府的手裡,等完成都更後,政府同樣取得開發之利,且將因此有更多財源,繼續向外推廣都更,或是其他建設,而且還能改善財政赤字的問題。 政府手上擁有許多閒置土地,卻一直對財政赤字的問題喊窮是荒謬的事,這些閒置土地大可以拿來做執行大規模城市改造都更的基地。例如,國防部近幾年來裁軍達一半之多,有不少閒置的營舍空下來,先前我看到國防部位於台北101旁、吳興街附近的軍保廠9公頃土地閒置,為此我特別拜訪國防部,並且提出了防災型都更的構思。倘若當時順利執行完成這項都更計畫,吳興街迄今50年的市容將有一番大轉變,這也將是很大的一個「振興經濟方案」,不需要靠外部的景氣,直接由都更需求、帶動營造業及周邊產業的投入,創造出可觀的內需。亦有平抑房價的功能。 公共工程 要有整合性思維 對於防災型都更,過去我曾經在台北市、新北市、台南市分別提出3處應該執行的地點。現在政府要興建的20萬戶社會住宅,個人建議,可以把社會住宅計畫和防災型都更並進,在都更完成之後的新屋中,其中的十分之一做為社會住宅。倘若以社會住宅每戶20坪造價250萬元來看,20萬戶等於要花5,000億元投入,若透過與建商、營造廠合作防災型都更,除了帶動就業、內需,將社會住宅計畫直接涵蓋在防災型都更執行範疇之中,既可省下一筆可觀預算,也可以達到與一般住戶「混居」的效果,可化解蓋社會住宅所招致最多的「標籤化」詬病。 長久以來政府施政、公共建設規劃,最常見的問題在於缺乏整體性,缺乏跨機關的討論、協商。進一步看全台灣各地的區域發展規劃,更可發現不少重大公共工程建設缺乏整合性的思維,這就好比你蓋了一個漂亮的鳥籠,可是鳥不見得就會飛進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導致資源浪費,甚至讓計畫本身淪為業者炒地皮的工具。 不論是防災型都更,或是社會住宅,政府都應該把命題的層次拉高,現在有800萬人口居住在大台北盆地,為了改善居住問題,與其蓋20萬戶社會住宅,倒不如訂定20年的長遠目標,慢慢將其中的200至300萬人口,導引到中南部居住,北市住的問題自然解決。否則,我們所看到的,就是在各種建案裡,有70%的工程款拿來支付土地成本,屬於建造的比率連3成都不到,等於絕大部分的資金都押在土地款裡,更助長了炒地皮之風。 所以說,防災型都更是最有創意的振興經濟方案,此時不做,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