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原因不同 冰島經驗難救希臘

中國時報【鍾玉玨╱綜合報導】 7年前北歐國家冰島是歐洲金融海嘯中第一個倒下的國家,3大銀行在短短3天內破產倒閉,股市重挫95%,匯價崩盤,幾乎各行各業被迫歇業。而今冰島重新站了起來,其浴火重生的經驗能否複製於經濟陷入困境的希臘,近來引起熱議,但專家認為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冰島並非希臘。首先,冰島人口僅32萬,比大多數國家都更易凝聚共識與貫徹政治決心。反觀希臘,人口1100萬,國內生產毛額(GDP)是冰島的16倍,更糟的是政治長期陷入惡鬥、貪腐橫行。再者,希臘經濟問題出在政府太會花錢,寅吃卯糧;冰島則是銀行借貸以高槓桿操作金融商品導致負債破產。 冰島實施資本管制已7年,預計明年解除管制,能否禁得起外資出走的考驗,備受矚目,但至少各界肯定它這7年來的因應與表現。 首先,對於瀕臨破產的銀行,冰島政府並未拿納稅人的錢出手相救,而是將本國存款人的錢轉到「體質好」銀行,然後任負債累累的銀行倒閉,甚至將捅出亂子的銀行主管送入大牢。不過為讓人民無後顧之憂,政府並未刪減社會福利,並延長房貸戶的還款期。 另外,冰島克朗的匯價崩盤走貶,帶動出口與觀光,加上冰島人吃苦耐勞,因此儘管薪資財富大幅縮水,但失業率不像歐洲其他國家嚴重。目前失業率已降至4%,預測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可達4.1%。 冰島財政部長班內狄克森直言,過去6、7年的危機讓大家深思,到底是共同貨幣好還是擁有自己的獨立貨幣好,畢竟碰到危機時,前者不會顧及個別國的經濟現況。 班內狄克森說,冰島因為有自己的貨幣,加上漁業與發電工業等本業當經濟支柱,又願意苦吞資本管制等猛藥,所以能自救重生。 資本管制讓冰島走出了危機,不過這個保護傘卻也漸漸變成緊箍咒,不僅讓外資對冰島卻步,也造成人民借貸困難,因此政府考慮明年4月逐步鬆綁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