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大陸GDP破7.5 焉知非福

旺報【本報訊】 數年前美國《紐約時報》曾經發表文章,感性地談到中國大陸高速發展的隱憂,說「請停下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民眾」。短短兩年,中國大陸GDP增速已經快速放緩。16日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資料,第1季GDP增速僅為7.4﹪,跌破了7.5﹪既定目標,創下20個季度以來的新低。當大陸真的停下「飛奔的腳步」,全球又開始擔憂了。 毋庸置疑,大陸GDP增幅跌破7.5﹪,對全球經濟來說絕不是好消息。過去幾年高速增長時期,大陸貢獻了全球經濟50﹪左右的成長。未來大陸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值會逐漸降低,與大陸有廣泛貿易往來的亞洲經濟體會受到直接影響,尤其是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和台灣。 但是,正如《紐約時報》所說,大陸減慢前進的腳步,也許是一件好事。從16日公布的數據來看,大陸經濟降速的核心原因是房地產增長放緩。而房地產表現不佳是由於當局防控金融風險,嚴查地方債務的結果。數據顯示,第1季社會融資同期減少5000多億人民幣,房地產增速因此跌至多年最低。 經濟學家普遍存在共識,即房地產泡沫是大陸經濟當下最大的風險,也是日本等其他經濟體過去發生危機的來源。從防範風險的角度來說,大陸經濟放緩是有利的,體現了決策者對泡沫強有力的壓制,也許可以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轍。 其次,經濟放緩能夠營造改革的倒逼機制。從第1季的數據來看,大陸龐大的國有企業正陷入困境,國企工業增長僅4.5﹪,遠低於民營與外資企業,說明在信貸緊縮和簡政放權的政策下,國企受到更大負面影響。另一數據顯示,1至2月大陸大部分行業利潤保持增長,但國企利潤總額和主營活動利潤均下降,對工業企業的整體利潤造成拖累。 此前大陸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以混合所有制為核心的國企改革方案。但目前除了個別地區和企業,細節方案並未出台。壟斷行業的開放日程、非國有資本占比能否擴大等問題,至今還是一個未知數。大陸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表示,國企改革應處在改革的優先地位,以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率。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國企表現尤其不佳,改革應該因此提速。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博鰲論壇提出,經濟放緩首先要向改革要動力。國企改革只是整體改革的一方面,以「滬港通」為代表的金融改革;以「營改增」為代表的稅制改革;鐵路基建等更多壟斷行業改革;進一步擴大簡政放權的內容等,都應該在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加速推出。 第三,經濟放緩會推動結構轉型。第1季數據顯示,雖然傳統行業增長放緩,但轉型效果開始顯現。服務業比重繼續增長,已經超過第二產業4.1﹪。傳統零售消費增長9.7﹪,但網路消費增長高達51.7﹪。無論是行業轉型,還是銷售管道的轉型,都使得大陸經濟的未來前景值得期待。 此外,觀察者亦大多認為,大陸第1季經濟放緩之後,第2季回暖的可能性較大。由於外需好轉,企業開工率上升,製造業、非製造業PMI已經出現好轉。隨著微刺激與改革措施陸續啟動,第2季增長很可能達到7.5﹪。而大陸決策者制定的今年成長目標是「7.5﹪左右」,強調略低於7.5也可接受,所以不會強力推動經濟刺激,某種程度也顯示決策者早已成竹在胸。 總之,GDP跌破7.5﹪再一次證明,大陸已經離開高速發展階段,進入一個中速或中高速的時期,經濟發展模式將開始全面轉變。在這個新的階段,大陸當局對風險的防控水準,遠比微小的成長速度更重要。相比於許多機構對大陸第1季資料的擔憂,我們更樂於看到經濟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希望大陸當局能夠冷靜決策,趨吉避凶,讓大陸經濟走出泡沫,順利完成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