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全球股市大崩跌的警訊

工商時報【主筆室】 農曆新年連續假期間,全國民眾的關切焦點幾乎全在小年夜2月6日凌晨地震造成的台南維冠大樓倒塌事件,大家一致盼望救難人員能夠盡可能地搶救更多受困居民,各界的愛心捐款及物資也蜂擁而至。在這段時間,沒有農曆春節假期的歐美股市或假期較短的日韓香港股市則遭遇重大股災,股價持續暴跌,卻沒有堅強的救難團隊可以有效處理災情。 以美國股市為為例,美股道瓊指數上週連續下跌,11日收盤下跌254.56點或1.60%,收盤15,660.18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22.78點或1.23%,收盤1,829.08點。以科技類股為主的納斯達克100指數下跌16.76點或0.39%,收盤4,266.84點;12日則因油價上漲及跌深反彈,三大指數分別回漲313.36點、35.70點、70.68點。 歐洲股市上週也繼續大跌至11日,斯托克50指數收盤下跌3.88%,收盤2,681.5點;英國富時100指數收盤下跌2.35%,收盤5,539點;法國CAC40指數收盤下跌3.7%,收盤3,910.8點;德國DAX指數收盤下跌2.66%,收盤8,777點。歐洲股市在2月12日也因油價上漲及跌深而反彈,但反彈幅度均不及11日下跌的幅度。 亞股方面,日本股市在2月9日、10日大跌,11日因國定假日休市,12日收盤之日經225指數跌4.84%或760.78點,跌至14,952.61點,失守15,000點大關。韓國KOSPI指數2月11日下跌2.9%,收盤1861.54點,12日再下跌1.4%,收盤1835.28點;至於KOSDAQ指數12日大跌39.24點至608.45點,跌幅6.06%,創2011年以來單日最大跌幅。香港股市2月11日猴年開紅盤,恆生指數收在18,546點,大跌742點,跌幅3.8%,為22年以來農曆年後首日交易最差表現,並創去年8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12日再跌226點,跌幅1.22%,收盤18,320點,亦為今年開年以來的新低點。 若將時間拉長,觀察自今年年初開盤至上週五的股市表現,美股道瓊指數跌幅接近7%,標準普爾指數跌幅則略高於7%,納斯達克指數跌幅高達11.5%左右;歐洲斯托克50指數跌幅更高達13%左右,英國富時指數跌幅略高於6%,法國CAC40指數跌幅則接近12%,德國DAX指數跌幅接近13%;日本日經225指數跌幅幾近19%,韓國KOSPI指數跌幅4%左右,而KOSDAQ指數跌幅則超過10%,香港恆生指數跌幅略高於14%。由此可見,今年以來全球股市堪以哀鴻遍野形容。 全球股市重挫,帶來哪些警訊呢?股市是經濟的櫥窗,也是未來經濟表現的先行指標,投資人拋售股票是反應對未來經濟前景看衰,這是第一個警訊。股市投資人棄股票買債券,致使2月12日美國10年期國庫券的殖利率降低至1.75%,與2年期國庫券殖利率(0.7137%)的差距只有1.0363%,亦即銀行業者面臨更為扁平的殖利率曲線,反映銀行業的獲利能力減弱。這一波歐美股價持續下跌,銀行股首當其衝,尤以德意志銀行股價暴跌最為嚴重,顯示投資人不只看壞經濟,也看壞銀行業前景,這是第二個警訊。 如果經濟與金融都被看壞,恐慌勢所難免。2月11日的芝加哥證券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上漲至28.14點,雖然12日降為25.4點,但這兩週以來大致呈上升走勢,可見投資人對金融市場的不安,這是第三個警訊。投資人對市場的不安,也反映投資人對於各國貨幣政策的分歧感到困惑。美國去年12月升息,而歐洲與日本擴大寬鬆,使得資本市場動盪加劇,資金曾經大幅撤出新興國家,熱錢湧入美國,導致美元對歐元、日圓大幅升值,但美國也因幣值走強影響出口,最近的經濟數據呈現走疲跡象,這是第四個警訊。 持續下跌的原油價格,曾被視為有助於促進全球經濟成長;原油價格下跌固然對進口國家有利,但在全球化的相互影響下,也同時導致原油出口國家經濟陷入困難,降低其對進口商品的需求,從而反噬全球經濟的成長。甚至盛傳原油出口國的主權基金正在大賣手中持股,一方面是看壞全球經濟前景,另一方面則是賣股以彌補其財政缺口。日前美國西德州原油報價曾經跌破每桶27美元,成為全球股價下跌的的成因之一,上週五歐美股市回漲,一方面是跌深反彈,另一方面則因油價大幅回漲所致。油價的漲跌不只影響原物料市場與經濟成長,也成為全球股市波動的重要因素,這是第五個警訊。 綜言之,今年以來全球股市持續下跌趨勢,在上週表現特別顯著,傳遞出投資人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憂慮、對全球銀行業獲利的悲觀、對金融市場動盪的不安、對美國經濟反轉的疑慮、對原油價格波動的敏感。這些警訊對於台灣各界而言,都不可掉以輕心。尤其是政府部門,針對防範全球經濟衰退,應有多套應變計畫;以穩定金融市場為例,不能單靠國安基金護盤,一旦招式用老,會使台灣股市成為外資進出快樂提款的投資天堂。我們盼望張內閣不是一個過渡內閣,而是一個應變內閣;也期待籌組中的新政府注意這些警訊,預為規劃,才不辜負689萬餘選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