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稅改的政治正確和效益檢討

工商時報【主筆室】 在實施民主憲政的國家,人民有依法納稅的義務已成通例。而政府向人民徵稅,除了用以支應國家機器的運作,來提升人民的福祉之外;同時,透過稅制的設定,也期待能夠拉近所得分配的差異,一定程度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因此可以說稅法的良窳,不只直接關係到每一個人的荷包口袋,同時更是評價政府治理績效的關鍵指標。 然而,正因為稅制的設定,影響如此的全面,談到稅制的興革,具體稅率高低的調整,乃至稅、捐名目的增減,無可避免就會立即觸動相關團體和民眾的敏感神經。不同的團體和民眾,從個人本位考量,當然希望稅負能夠減輕,免稅、降稅優惠能夠多多益善。然而站在國家治理的高度,政務推動、政策興革,沒錢根本無法辦事。面對不同的減稅期求,現實上根本難以盡如人意。如此的落差與困局,其實在最近媒體熱議的稅改相關議題上,迨已紛紛呈現。 例如本周一工商協進會利用與行政院長林全早餐會的機會,一口氣提出包括股市所得分離課稅、取消未分配盈餘加徵10%營所稅制,授權主管機關彈性調整證交稅率,以及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股票等「活絡資本市場」建言,訴求的重點就是希望政府能夠降低相關稅負以活絡股市。 其次,針對英全政府全力推動的長照服務法,規劃把調高菸稅、菸捐及遺贈稅納為開辦長照的重要財源。此議一出,不只引起菸權團體和菸草業者的反彈,甚至被部分學者專家質疑拿菸捐、菸稅的收入做為長照財源,不只適法性有可議,甚至有違憲之疑。 前述兩個案例,一個是主張減稅,一個是反對加稅,自然是站在直接利害相關方的主動期求,但從政府主管部會的近乎相應不理,的確凸顯有關稅制的改革、稅費的增減,確實有其敏感性和複雜性。 除了這兩項針對特定稅目的議題主張之外,可以預見影響更為全面,甚至爭議也將更大的,無疑就是英全政府想要全力推動的「中期稅制改革方案」。財政部長許虞哲已經在周三透露,預計明年4月就可提出全套的稅制改革方案。重點除了傾向廢除實施多年的「兩稅合一制」之外,另外也將檢討拉近綜合所得稅和營所稅之間的差距,探討如何透過修改所得稅法,以調降中產受薪階級的稅率稅負,以及檢討內外資課稅不公平的問題,和研議如何透過稅率優惠以吸引國際優秀人才等。 綜觀這些稅改重點方向,或許誠如許部長所轉述,林揆已先行指示,稅改工程將在總稅收不變的前提下來做調整,以免被外界質疑新政府是要藉稅改之名行增加稅收之實。不過不論是這一回合的稅制改革,乃至對前述兩個個別案例的處置,其實都要先面對以下三個層次的公開檢驗,才不致於徒增滋擾,甚至是未見其利卻先受其害。 其一是以新政府力推的稅改方案為例,如果真是要檢討廢除現行的兩稅合一制,則恐怕先要回顧民國87年實施兩稅合一新制時,當時的財政部又是如何的批評舊制,以及如何強調新制的優越性。而今實施不到20年卻又怪罪造成稅制不公,但當初難道就完全沒有預見會出現這樣的落差?而現在要否定兩稅合一制,改推新制,又如何保證幾年之後,不會再以還是造成稅負不公的理由,而再掀另一波稅改? 其二是以針對內外資課稅不公的議題為例,當年制訂內外資不同課稅標準時,難道就沒有想到有些人會為了降低稅負而出現假外資的樣態。而如果這一回合的稅改,一方面想要改正內外資課稅不公的問題,卻又要同時規劃給予國外人才一定的稅率優惠,由於台灣並未排斥雙重國籍,則屆時又如何防止假國外人才的事例? 其三則不妨探討正視擬調高菸稅、菸捐的構想。於此姑且不論以對菸民增收的稅、捐用於長照是否合法、合憲,既有的事例已一再印證過去政府提高菸稅菸捐,出發點也許是要落實全面戒菸,增進國人健康。但實際上卻只會助長菸品走私,讓政府既達不到預期目的,反倒損失稅收,以及傷及施政威信。 回顧過往,台灣其實不缺稅改經驗。但一再提供租稅優惠,實質稅率偏低已使政府財政陷入困境,以及導致所得分配惡化,激化階級對立和世代對立。這些前車之鑑可真是斑斑可考,新政府的新稅改可別重蹈覆轍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