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化就是王道》5大原則克服資訊焦慮

簡化就是王道》5大原則克服資訊焦慮

最近把一些有意思的文章轉貼在FB 和微博上,就有網友來信:「你是怎樣閱讀的?該如何掌握那麼多的資訊?我都快得焦慮症了!」

幾乎每一個身邊的朋友都覺得現在資訊太多,會有「跟不上」的感覺,也有不少人對此感到焦慮、甚至恐慌。奇妙的是,網路上有很多文章形容「資訊焦慮症」,卻沒多少解決資訊焦慮症的方法。

於是,我把過去幾年克服自己資訊焦慮的學習經驗, 濃縮為5 個簡易的原則,希望有點用處。

原則1:整理你的資訊

面對過多的資訊,關鍵不是加快速度,而是做優先處理。

想像腦袋是個書房,每天快遞把新書送上門,有些書非看不可,有些可看可不看,但每本的封面都那麼精美誘人,捨不得扔,結果沒多久就堆得滿坑滿谷,讓人煩亂。

怎麼辦?這時就要訂做一些書櫃!新書一來先快速分類,「工作必要的」放個架子、「可堪品味的」放個架子、「打發時間的」放個架子。房間乾淨了,便更容易專心。

處理e-mail 也一樣。「書房」等於inbox,「書」等於e-mail,「書架」則是郵件程式裡的檔案夾。還好,現今的程式可以設定_lter,根據寄信者或關鍵字自動分類處理, 如此把廣告信件轉進一個檔案夾,社群網站的通知轉進另一個檔案夾,帳單和收據再進一個??,花一點時間設定,你可能會突然發現inbox 裡清爽多了,重要的信件也更容易被看見。最好再養成習慣,回覆一封信件之後立刻存檔或刪除,盡量不要讓同一封郵件過目兩次。用一個乾淨的inbox,換取一顆平靜的心。

原則2:用「預測性」方式閱讀

我在高中時,曾經在美國上過一堂速讀課程,其中學到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要理解一個句子,不必念每個字;要理解一篇文章的意思,甚至不一定要照著順序念。那是因為一篇構思良好的文章,每個段落都會有主旨,與上下文呼應。只要作者的思路清晰,當你閱讀的時候,可以從上一段的主旨推測下一段的思想。用「預測性」的方式閱讀,讀書的速度可以倍增。

當然有些文字需要慢慢品味,詩集就不宜用這種方式,但現代人多半閱讀都是為了資訊,而許多學術報告在開頭會有abstract,商業報告則有executive summary,把全文的主要結論和宗旨濃縮在一段精簡的文字裡。仔細閱讀這一段,再去從主文裡找資料,便能更快速地組織思想。

原則3:善用進階搜尋法

Google靠著一套快狠準的搜尋引擎建立資訊王國,但多半的使用者可能還沒見識過它的厲害!

要能在海裡撈針,得學會使用進階的搜尋指令。在Google.com首頁右上角的齒輪圖案,點選「進階搜尋」,便會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頁面。不要被那複雜的表格嚇到了,不需要填寫的都可以留空,但填得愈詳細效果愈好。想要找筆電,但先過濾某些型號?要找手機,但限於某價位以內?要看某品牌的最新動態,但僅限最近一週的消息?沒問題,在這裡輸入條件,出來的結果會更準確,大大減少爬文篩選的時間。

每個搜尋系統都有不同的進階搜尋方式,我個人覺得Google的最完整,也是網上研究的首選。前IBM總裁托馬斯‧沃森(_omas J. Watson)就說:「想獲得對的答案,問對問題就成功了一半。」以搜尋來說,這句話相當中肯!

原則4:適可而止

根據柏克萊大學的研究,人類過去30年產出的資訊比過去5000年加起來還多,而且每2年就倍增。換句話說,我們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資訊,連冰山一角都很難。因為每天只有24小時,時間是未來最值錢的資源。什麼時候喊停,比什麼時候開始還重要。一定需要爬完所有的文章,才能跟上時代嗎?一定要有完美的資訊,才能做智慧的決定嗎?無論是工作或休閒,閱讀或爬網,凡事都該適可而止。如果你覺得這很難,不妨在開始之前先給自己設限,規畫足夠的時間消化、創作、休息,這樣才能發揮資訊(和你個人)的最大價值。

原則5:在適當的時間讀適當的東西

你是否一早起來就上FB或看娛樂新聞?Stop !除非那是你的工作。早晨是精神最好的時候,應該用它來做深入、策略性的思考。這時候,休閒和八卦的雜訊只會占了你的頻寬,減少有效的工作時間。相對來說,上床睡覺前則應該放鬆,讀小說、散文、聽聽音樂??,也許還能做場好夢。可惜太多人一早花太多時間看報紙,晚上卻靠著枕頭發工作郵件。這樣本末倒置,難怪會焦慮!趁精神好的時候用腦,精神差的時候充電。

以上5個原則,綜合了我過去幾年的心得。一句話—簡化就是王道!祝你練出好功夫,在資訊亂流中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