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緩慢 財富分配惡化

工商時報【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我國每年總投資占GDP達22%,唯經濟學家估算,由於多數投資用於既有設備,實際上淨投資僅5%,缺少創新投資,且近5、6年來政府投資都是負成長,加上勞動的獲利率低、人口紅利下降,經濟成長緩慢,更加深國內貧富差距擴大,呈現財富兩極化的趨勢! 《21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揭露當今貧富不均持續擴大現象,中研院士、前經建會主委胡勝正昨天指出,台灣近年貧富差距惡化的真正肇因,在於缺乏創新、以及壓縮成本取勝的營運模式,導致投資趨緩,高薪就業機會創造不足,讓薪資成長停滯。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面對公與義系列講座】,18日舉行第二場座談會《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畫》,與談學者專家包括前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胡勝正、前財政部長何志欽,前世銀亞洲經濟學家華而誠等。為落實世代公平,他們都提出「台灣版」的分配正義政策,包括加速經濟轉型的結構政策,教育與就業機會均等,租稅改革的願景工程等。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表示,全球化帶來世界大洗牌,台灣該如何因應外在變化?內部又要如何追求成長?經濟需持續發展、投資效益要到位,才能把餅作大,但國人現在被內部的枝枝節節綁住,公平正義也會找不到;因此要實踐公平正義,一定要回到經濟發展的主軸上。 邱正雄指出,依五等分位所得差距來看,我國因政府居中進行移轉收支,上層20%和下層20%的所得差距近年在縮小,問題在於上層(TOP)1%富人的財富和其餘99%民眾的財富,就是不平均,世界其他國家也都一樣,各國的施政重點應是擺在帶動投資、創造就業,台灣更是要參與亞太經濟整合,強化國際貿易。 華而誠強調,台灣現階段需要擺脫「中等收入陷阱」,不要悲觀於分配不公上,藉由經濟的發展來檢視政治體系,並積極走向國際社會,例如亞投行的參與,台灣即使最後一秒提出申請,卻是正確採用國際化路線的優勢,這是必要的作為,「不摸萬事,不足以謀一時;不摸全局,不足以謀一域」,台灣一定能做出不同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