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力推區域循環經濟 加速產業升級轉型

工商時報【陳宗慶】 近年來經濟部推動工業廢棄物再利用量計1,421萬公噸/年,再利用率達80.6%,創造資源再生產業產值達678億元,此外,在工業局的輔導下,不但減少廢棄能資源,還將廢棄能資源循環利用,降低生產成本及外售蒸汽效益達33.1億元/年,減少了152座的高污染鍋爐的使用,並減少85.1萬公噸/年排碳量,這樣亮麗的成果表現,有目共睹。 國內缺乏能資源礦產,為降低原物料取得及產業生產成本,「能資源整合」為邁向循環經濟的第一步,透過系統性的規劃設計,將工業區內的污染、廢棄物,轉為經濟產值,建構能資源循環永續利用之產業環境,提升產業綠色生產力,達到兼顧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之產業永續目標,並藉由效率提升與創新模式開發,減少能源及資源之浪費,達到零廢棄及零排放之願景。 工業局推動廢棄資源循環利用,將被錯置之廢棄資源,透過循環利用技術將其純化再加工產製工業再生產品/原料,以全部或部分取代工業生產所需之原料,甚至作為材料或燃料之應用,以符合或提升原產品之品質及性能,落實企業資源循環利用之環保政策。針對我國產業推動資源循環經濟成功案例說明如下: (一)印刷電路板製造業-印刷電路板製造過程產出之廢錫碴或剝錫液經再利用業者回收,可產製純度99.99%(4N)之錫碇,並經EICC認證係屬非衝突地區之錫金屬,納入蘋果供應鏈之一環,以提供國內電子產業製造所需之錫金屬原料供應來源,成為台灣資源再生產業升級轉型的先驅。 (二)半導體製造業-半導體製造業產出之廢氫氟酸及氟化鈣污泥可回收再利用產製成人造螢石,螢石為煉鋼廠不可或缺的助熔劑,目前國內再利用業者已成功研發將氟化鈣污泥轉化為人工螢石的技術,以降低煉鋼生產成本,不但解決國內廢氫氟酸及氟化鈣污泥去化問題,甚至可外銷至海外賺取外匯。 (三)造紙、紡織業-國內大型汽電共生業者為協助解決國內造紙、紡織污泥去化管道不足之問題,目前已投資設立第2套汽電機組,預估每月可處理約8,000公噸之有機污泥進行能源回收利用,預計減少廠內燃煤使用量50%以上。 (四)太陽能電池、晶圓製造業-政府大力發展綠色能源,將帶動太陽能電池及晶圓製造產業之發展,勢必亦將提升廢棄物產生量,尤其是廢切削液及廢砂漿,國內資源再生業者已設置相關回收工廠,將廢切削液再生後外售給原供應商,廢砂漿純化、造粒產製鋼鐵脫氧劑(取代矽鐵),促進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互利共生,讓資源得以永續循環利用。 (五)半導體、液晶面板製造業-半導體及液晶面板製造為我國電子主力產業,帶動周邊相關產業蓬勃發展,生產過程中將產生廢硫酸,硫酸銅廢液、廢磷酸、光阻稀釋劑廢液、晶邊清洗劑廢液、鋁蝕刻廢液及NMP廢液…等等,以往都透過廢水處理系統處理後排放,浪費更多物質來協助處理,為推動上述廢棄資源循環利用,促使我國化學工業升級轉型投入相關資源循環利用,甚至連台灣肥料公司以其研發之高階循環利用技術,協助電子產業將製程廢液純化再生後再供應回電子產業循環利用,大幅降低電子產業生產及原料購置風險,堪稱最佳物料供應鏈夥伴。 近年來工業局除積極輔導產業界廠商循環利用廢棄能資源外,鼓勵產業投資設立區域能源供應中心及資源循環中心,包括增建汽電共生廠機組、污泥及廢溶劑循環利用中心等,以廢棄物能源回收外售蒸汽,產製水泥製品、再生粒料等能資源循環利用方式,並解決產業廢棄資源去化問題。此外,我國能資源循環利用大多倚賴中小企業居中扮演重要角色,鼓勵國內大企業投入產業上中下游供應鏈能資源循環利用相關推動工作,促進產業能資源永續利用,提升節能減碳效益並開創循環經濟體系。未來工業局陸續透過專案輔導示範廠商,優先進行廠內能資源循環利用,廢棄資源加工製造工業原料,再提供給相關產業進行原料部分取代,所獲致之循環經濟成果,加速產業升級轉型。 產業發展須讓環保與經濟共創雙贏,「循環經濟」是重要推手,工業局持續推動既設老舊工業區能資源循環利用,輔導業者投資設立區域能資源循環利用中心,統一供應熱能及再生原料╱產品,以提升產業能資源使用效率,減少能資源之耗用。未來國內新設工業區前,將以循環經濟之思維模式發展循環經濟園區,透過系統性的規劃設計,將工業生產過程排放的能源、資源、廢棄物及廢水,妥善收集、再生及循環利用,兼顧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創造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