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冠結構設計不良倒塌 林明輝恐須負最大責任

維冠結構設計不良倒塌 林明輝恐須負最大責任

維冠大樓的倒塌,到底主因是什麼?結構技師戴雲發認為,和房子一開始建造的主結構有關,維冠的ㄇ字型,加上柱子數量不足、設計位置不對,是首要原因,負責人林明輝必須負最大責任。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也說,建築法規接近完備,要從執行面檢討。

模擬地震狀況,明顯看出,L型大樓的模型,比旁邊單棟大樓,晃動的比較厲害,另一個實驗,把建築放在鞦韆上搖動,L型大樓也因為雙邊互相拉扯的扭力,更不穩定。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地震來的時候它的搖晃,它去扭動相對它就會甩尾。」

對照維冠大樓平面圖,結構技師戴雲發解釋,建商設計的房屋結構,原本就先天不良,因為維冠的ㄇ字型大樓,如同L型大樓一樣受損機率大,加上撐起建築的柱子數量不足,位置不對,才是倒塌主因。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這棟建築它從配置系統上,是一個大瑕疵,那施工品質也不好,當然這些牆在低樓層,是盡可能不要拆除,它對結構安全還是有幫助的,是結構安全的第二道防線,可是假如我們說,他敲了這幾道非結構牆,造成這棟大樓的倒塌,這個真的是太重的指控了。」

設計不佳、便宜行事,造成上百人死亡,就算建造當時符合法規,負責人林明輝這次也很難全身而退。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我們去災區可以看到,維冠倒塌了,附近四周比它更老舊的建築,也沒有事而且好像連裂縫都找不到,所以我想這基本上,是人謀不臧的建築,我想這當然它要負起該負的責任。」

中華民國的建築法,早在民國27年,由民初思想家梁啟超的兒子,建築師梁思成,在中國制定完成,到民國88年,發生921大地震前,61年期間,竟然只修過5次,921之後,亡羊補牢,修正6次,已接近完備,但還是有問題存在。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法規是一件事情,也許法規不見得有問題,現在碰到的是執行面的問題,不可諱言的是呢,尤其是到了地方民代,事實上他們有大一部分,是有建築背景的,其實我們的第一線公務員,在執法過程裡面,他們會受到很多不必要的壓力。」

從執行面全面檢討,就算位於地震帶,也能確保最基本的住房安全,不再是台灣人的夢魘。(民視新聞顏辰州、黃啟豪、鄒建威、張育睿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