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續強 新興亞洲股匯動盪

旺報【記者葉文義╱綜合報導】 受美國經濟基本面強勁、聯準會升息預期漸強以及市場避險情緒高漲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21日刷新2017年7月14日以來高位,最高衝至95.54。強勢美元將直接影響全球資本流動和配置偏好,並對新興市場產生衝擊,資本正加速逃離新興市場,連經濟增長前景和債務情況較好的部分亞洲新興經濟體也未能倖免。 韓國、泰國都屬於經常帳戶處於盈餘狀態的亞洲新興經濟體,但韓元、泰銖近期雙雙慘遭拋售,位列新興市場貨幣中下跌最為劇烈的品種之中。6月12日至21日,美元對韓元上漲了3.28%,美元對泰銖上漲了2.72%。同期間,韓國股市及泰國股市均重挫逾5%,出現股匯雙殺局面。 匯市回到避險模式 大陸股市和匯市也起波瀾,6月14日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大跌千點,從6.4貶到6.5,貶值幅度約1.7%。陸股更受到中美貿易戰加劇衝擊,同期間跌幅超過4%。 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投資者從印度、印尼、菲律賓、韓國、泰國等亞洲新興經濟體股票市場撤出資金已達190億美元,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快資金流出速度。 《中國證券報》報導,在強勢美元的背景下,亞洲新興經濟體的貨幣近期普遍表現低迷。 市場人士稱,匯市正在回歸到所謂的避險市場模式,也就是說市場走勢與亞洲新興經濟體基本面相關程度較低,更多取決於全球市場情緒。 人幣補跌行情恐難免 就連一路以來長期看多亞洲的高盛,也將12個月MSCI亞太指數(不包括日本)的目標值調低。理由是美國貨幣政策收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全球貿易摩擦局勢升溫和日益強勁的美元。 路透報導,市場人士指出,本輪大陸股匯市大跌和2015年底和2016年的兩波股匯雙殺不同,本輪匯率大跌主要受中美貿易摩擦和美元指數走升的雙重拖累,市場走勢基本遵循定價機制,尚未出現明顯恐慌性交易,監管對人民幣大幅波動的容忍度亦有所上升;而監管層亦要警惕貶值預期可能惡化的挑戰。 中信證券研究報告強調,本輪人民幣相比其他新興市場貨幣保持相對偏強的走勢,在這樣的基礎下,只要大陸國內經濟基本面不發生大波動,在當前跨境資本流動形勢相對穩定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不至於出現大幅貶值,但一波補跌行情恐難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