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不怕子女犯錯的家長 小孩智力學習能力佳

作者:田育瑄 ; 圖片來源: weerasak saeku/shutterstock.com

根據美國心理學協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發行的《心理科學》期刊最新文章指出,家長對於犯錯的態度,會左右孩童的智力發展,因為家長應對犯錯的回應方式,會隨著時間被孩子吸收內化。

「對孩童來說,如何看待自身的智力,與他們的未來成就和動機息息相關,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即便家長在態度上認同『犯錯是一種成長』,但是當孩子面臨挫折時,家長也必須將『犯錯的經驗』轉化為積極正向、具有建設性的回應方式,孩子才有辦法從中內化學習,」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家凱拉‧海默維茲(Kyla Haimovitz)說道。

小孩犯錯時家長態度 影響孩子對智力看法

海默維茲認為,儘管當前關於「心智」的研究早已比比皆是,但她卻發現與「智力」相關的研究並不多,孩子的智力是否會受到家長面對「犯錯」時的態度影響,目前仍不得而知,因此,海默維茲與一位心智領域研究先驅,卡蘿‧德威克(Carol Dweck)心理研究員進行合作研究。

他們先假設父母對「智力」的心態,無法直接移轉給孩子,但由於孩童對於父母「如何看待犯錯」的感受相當敏感,因此,研究人員藉由孩子在犯錯時,觀察父母與孩子對話間帶有的正負面情緒與回應方式,瞭解父母對「犯錯」的看法。

舉例而言,當孩子放學後拿了一張很糟糕的成績單回家,若是家長知道後馬上面露難色、氣憤焦躁,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認為他們的「智力」無法改變;反過來說,若是家長側重的是考卷上有哪些題目是孩子已經會的,以及還有哪些問題是不清楚的,那麼孩子則會傾向認為「智力」是可以透過學習而獲得進步的。

在一次實驗中,研究人員總共邀請73對親子進行系列問答,以深入瞭解家長與孩子的各別心態;問題共有十題,其中六題針對「犯錯」進行描述,例如,犯錯的經驗有助於學習與成長;另外四題則是針對「智力」描寫,例如,你能夠學會新事物,但是無法改變原本的智力等。家長須就「犯錯」與「智力」作答,10歲到11歲的孩童僅需回答「智力」的部分。

實驗結果如下:

1. 家長對「犯錯」的態度,與孩童看待自身「智力」息息相關

實驗結果一如預期,家長對「智力」的看法,與孩童對自身智力的看法無關,然而,家長對「犯錯」的態度,卻與孩童對自身「智力」的看法有直接關聯。將「犯錯」視為負面消極且有害的家長,那麼他們的孩子自然也會將「智力」視為無法透過學習而增長;同時,若家長越是否定「犯錯」,孩子就會更加認定父母對他們的關心僅是出於表現的好壞,而非過程中他們費了多少心力學習。

2. 家長對「犯錯」的態度,會轉化為他們的「回應」方式

根據兩份線上調查與近300位的受試者的研究結果顯示,採用相對負面消極的立場來面對犯錯的家長,在擔心孩子的成績落後時,也容易擺出一副「是孩子自己缺乏能力」的態度,更糟糕的是,這些家長對孩子需要提升學習狀況時,也較少適時伸出援手。由此可見,家長的回應方式並不是因為孩子的成績下滑,而是受制於他們本身對於「智力」的看法。

3. 家長越不怕孩子「犯錯」,孩子越能正面回應挫折

最重要的是,數據顯示,孩童對於父母「如何看待犯錯」的感受相當敏感。「家長、教師與輔導員必須知道,除非透過學習的方式陪孩子反覆練習,否則停留在大人心中的『成長心智』並不會移轉到孩子身上,家長可以試著與孩子討論如何從挫折中重新學習,以及孩子如何在未來還可以做得更好,讓孩子面對挫折時,仍保有積極的應對方式,」海默維茲說道。

海默維茲與德維克認為,透過這些研究,可以發展成為系列學習活動,教導家長如何從犯錯經驗中挖掘潛在機會的方法。此外,還可以透過示範,帶領家長學習如何透過激勵人心的方式,回應孩子的挫折,並與孩子一起思考如何從犯錯中學習與改善之道。

【延伸閱讀】

Pokémon Go的成功配方在於…

4個暑假好點子!不出遠門也玩得開心

六七年級必看玩具演進史,鐵定超有感!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犯錯、智力、態度、學習、表現、挫折、積極、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