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2天搖32次 未來一周不排除規模5餘震

中國時報【許瀚分╱台北報導】 前天深夜花蓮發生規模5.6地震後,一連出現30起有感餘震,另外還夾雜一起規模5.5,震央在花蓮萬里鄉的獨立地震,過去兩天花蓮已經搖了32次。地震專家表示,未來一周可能持續有餘震,也不排除出現規模5左右的餘震,但此地區本來就容易出現群震,民眾不必過度恐慌。 專家:易現群震勿恐慌 這兩天花蓮地牛頻頻翻身,相當不平靜,惹得民眾心慌,擔憂是否進入所謂的地殼活躍期?不過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直呼,「沒有的事!」他解釋,此次震央位於和平海盆,此區域為菲律賓海板塊及歐亞大陸板塊交界處,本來就常發生碰撞、推擠。 此區域密集出現地震已非首例。郭鎧紋說,此次地震的位置、規模以及深度都與去年9月中旬發生的地震雷同。去年9月16日半夜3時37分,距離花蓮縣政府東北方35公里處的近海地牛翻身,規模有5.7,比今年還大,而一直到同月18日,一共出現40起有感餘震,且光首日就搖了29次。 反觀今年包含主震在內,兩天才出現32次地震,相比之下反而沒那麼活躍。不過郭鎧紋指出,去年的餘震當中,最大規模曾達5.6,只比主震規模小一點點,而過去兩天發生的30起有感餘震,地震規模仍偏小,多介於3.5至4.7之間,尚未出現規模5的餘震,所以未來幾天也不排除會出現規模5左右的餘震。 蓄積的能量 延後釋放 郭鎧紋說,就過去資料統計,台灣每年地震需釋放出約8顆原子彈的能量,不過去年換算起來,僅累計放出6顆原子彈,因此蓄積的能量就會延後釋放。 而今年台灣最大一起地震規模達6.6,即2月6日除夕半夜3時57分,造成台南災情嚴重、震央在高雄市美濃的地震,約有4顆原子彈的能量,這次規模5.6,換算結果大約為8分之1顆,今年釋放的能’量尚不足,所以不能算是進入地殼活躍期,民眾無須過度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