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政府補助「跨性別」加入小學教育 家長:別再搞政治正確的把戲

跨性別近年成為全球熱門議題,甚至在北歐,早就被納入教育體系。不管全國家長反對聲浪,英國也在近期跟進。英國一本針對7歲以上學生,專門解釋變性、跨性的最新《教師指導手冊》中,明列要求教職員在校園中避免對學生用傳統「男孩們」、「女孩們」的稱呼方式,以免讓跨性別的孩子覺得自己被排擠。家長們紛紛反映,連大人都搞不太清楚的事硬強迫孩童學習,只會讓他們更混淆。

這本由英國政府補助的教師指導手冊,書名為《我可以告訴你性別的多樣性嗎(Can I Tell You About Gender Diversity)?》,要求從事教職的員工重視校園內的性別歧視問題,最基本的就是從口頭稱呼開始。書中藉由一個12歲科特小朋友的故事來闡明,科特有跨性醫療紀錄,從此點出「跨性別男(Transman)」、「跨性別女(Transwoman)」與「泛性浪漫無性戀(Panromantic)」的性格差異。

出版這本書的機構「教育與慶祝(Educate and Celebrate)」創辦人巴納斯博士(Dr. Barnes)對媒體表示,「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被定義為男或女」,身為教育者必須教育我們的社群有關性別的多樣性,讓學生「可以做真正的自己」。他認為可以做真正自己的人,成功的機率就越大。

但許多人並不這麼認為,保守黨黨員泰比特(Lord Tebbit)指出,這種建議「將不確定性放入腦袋中,對小孩有害」。雀絲特主教佛爾斯特(Forster)也認為這會更製造混亂。而一名匿名家長表示,自己的小孩為跨性別兒童,孩子才14歲就要求做變性手術,但她認為這只是青少年對自己性別不確定性的過渡期,沒想到國家機構及醫院竟以「如果不讓他變性,小孩可能會自殺」來增加她的心理壓力!現在學校又要強加跨性觀念於小孩身上,她憤怒的說:「英國父母的權利正在被剝奪,特別是那些有傳統的基督教價值觀的人」。

但英國年輕族群對此的接受度頗高,其實名校牛津大學學聯會早就這個議題建議各界,在稱謂上最好別再使用男女有別的「他(he)」或「她(she)」,而是用中性的「ze」來代替,以尊重跨性別學生。牛津辭典也收錄了中性名詞 Mx.,讓人在先生(Mr.)、太太(Mrs.)之外另有選擇。

但家長們則持反對意見,一名媽媽表示,如果我的女兒對我說「我是女孩」,為何我要混淆她的性別認同,告訴她「親愛的,如果妳想,你也可成為一位男孩,而我也會同樣的愛你。」,另一名爸爸則怒道:「別再搞政治正確這把戲以及導入這種愚蠢的教育。」他表示,人生下來的性別,都有其原因的,就接受它吧!

其實英國教育界對於性別問題相當關注,但對小學生而言真的是有點太過了,例如曾有一間布萊頓區的小學(Blatchington Mill School)給4歲學生的作業調查表中,問及性別的選項高達23個,包含了男、女生、變性男、女、非雙性別(Non-binary)、流性(Gender Fluidity)、雙性(Androgynous)、不確定、寧可不說等等各種選項,引起家長一片嘩然。

多數父母抗議孩子的年齡太小,這麼多連大人都搞不清楚的選項,4歲孩子哪有能力分辨。而跨性別運動者對此也有微言,認為調查表上僅有分類選項卻沒有解釋,會讓孩子在辨別專有名詞上產生困擾。( 吳雯淇/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