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金》靈感原型自傳書 一部跌宕起伏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公視影集《茶金》熱鬧上映,讓故事靈感原型-新竹北埔「姜阿新洋樓」背後家族興衰史再度躍上新聞版面,也讓配合影集出版的《茶金歲月:北埔姜阿新洋樓的故事》一書,獲得不少關注。
造訪過新竹北埔的人,一定對當地古蹟「姜阿新洋樓」印象深刻,該洋樓1949年完工時,象徵地方一代茶商姜阿新「永光茶廠」事業鼎盛時期的里程碑,但到了1965年,卻一切盡失。由盛而衰的過程,有大時代背景,也有姜阿新所託非人,當時入贅接下燙手山芋的廖運潘,試圖力挽狂瀾,但最終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岳父放棄姜阿新洋樓與所有財產來清理公司巨債。這段淒涼悲痛的歷史,對當時家族所有人都是一大打擊。
但姜阿新家族的人並沒有喪志,在困境中尋求生存之道,最後由姜阿新第三代,廖運潘的子女們出錢出力,終於在2012年重新將標記家族輝煌史的姜阿新洋樓重新買回產權。
幾經起落過程,有難以忘懷的傷痛記憶,也有失而復得的幸福滋味,全都被廖運潘寫進了家族自傳《茶金歲月:北埔姜阿新洋樓的故事》中,觀察力十足的細節描繪,活生生就是一部台灣戰後產業與地方發展史,過程跌宕起伏,許多人情冷暖的刻畫,讀來更令人動容。
事實上,《茶金歲月:北埔姜阿新洋樓的故事》是配合公視影集《茶金》的精簡濃縮版,完整版有9本,最初是因為小孩子總是不時會問起以前的家族故事,廖運潘才動念不如把來龍去脈寫下來,留給家族人看,沒想到這一寫就橫跨20個年頭。從1996年開始一直到2017年,廖運潘憑著過人的記憶力,把自己從小時候的成長故事到整個家族茶商產業興衰歷程,忠實道盡;就連他當時考慮是否入贅姜家的心情,以及與另一半姜麗芝如何訂定「夫妻憲法」的婚姻相處之道,都如實分享,非常有意思。
不過,中間寫到第七本,也就是他35歲扛起家族事業破產責任的那一段痛苦記憶,廖運潘一度不想再去回想,因此停筆了將近七年,直到2012年5月24日在兒子、女兒合力出錢出力把姜阿新洋樓產權買回來,廖運潘才覺得負擔減少,遺憾被彌補了,而又有勇氣把這段故事詳細寫了下來。
相較於廖運潘,另一半姜麗芝則笑說當時自己每天要忙的事情很多,根本無暇去想太多,加上自己很容易忘掉不開心的事情,老公廖運潘也不會把很多痛苦的事情告訴她,所以現在想起來並不會覺得那一段辛苦的歲月有多痛苦。
如今隨著電視影集《茶金》上演,很多人又把目光放在姜家家族故事上,對姜家人來說,心情感受很奇妙。女兒廖惠慶透露,文化部長李永得在擔任客委會主委時,就希望能把姜阿新家族故事拍成影視作品,但當時他們並不希望自己家族故事變成大家討論焦點,並沒有同意,後來公視董事長陳郁秀在看到廖運潘的浮生手稿自傳後,又再度興起拍攝電視劇的想法,並很有誠意數度派人到家裏來遊說,家人討論後,最後同意讓劇組利用家族故事原型重新創作的方式來呈現,避免直接影射或干擾到他們家族的生活。
至於重新回到姜家人手中的姜阿新洋樓,由於屬於新竹縣定古蹟,目前由家族第三代以姜阿新教育基金會形式營運,其中廖運潘的老么、身為美商如新(Nu Skin)大中華區域總裁的老么姜惠琳出錢最多,她每年捐出薪資20%挹注基金會運作,家族其他人也都出錢出力,讓這個乘載家族戲劇性歷史故事的建築以新的方式,作為文化平台和大眾對話,也讓昔日的人和故事得以在洋樓繼續流轉。
因為洋樓重新標回,原本分散世界各地的家族第三代的小孩子們幾乎都回到台灣,家族凝聚力更強,一張家族超過60人齊聚姜阿新洋樓的大合照,成了最佳幸福見證。
新竹北埔姜阿新洋樓是縣定古蹟,也是當地打卡熱點。(姜阿新家族提供)
時隔50年後,分散各地的親人參加姜阿新曾孫孫知行婚禮,首度齊聚姜阿新洋樓前。(姜阿新家族提供)
廖運潘在自序上說,自傳文字大部分是他記憶的產物,沒有什麼驚世駭俗的哲理,如果家人和其他人能讀出足以為訓的東西,那是他個人的福氣,也期待讀者可以透過《茶金歲月:北埔姜阿新洋樓的故事》這本書,一窺當年姜阿新洋樓的真實生活樣貌,並對當年台灣動盪的的社會及洋樓裡的起伏人生有更深的體會。
女兒姜惠琳則強調,不論是新書出版或是電視影集上映,都希望能藉由他們家族的故事,鼓勵年輕人,一時失志不要喪失生活的勇氣,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繼續努力終將撥雲見曰 。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公視《茶金》13日首播 還原70年前台灣大茶商輝煌史(影音)
天然粉紅色茶湯來了!歷經30年選育 全台第一株命名的紫芽茶樹問世
疫情衝擊台灣茶外銷上半年減近3成 茶風味輪到齊助攻內外銷(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