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語專欄》啟動抗愛滋病戰役前線防守

2013年奧斯卡金像獎,馬修麥康納以「藥命俱樂部」贏得最佳男演員。該電影改編自真人實事,描述1986年美國德州的朗恩伍德洛夫,經診斷患有愛滋病,若不即刻治療則活不過一個月。當時第一個進入臨床試驗的抗愛滋藥物副作用高、藥價昂貴且取得不易,朗恩組成「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努力尋找未經政府批准的抗愛滋藥物,希望幫助自己與其他更多病患。30年後的今天,愛滋病毒的臨床、基礎研究與抗愛滋藥物的研發,日新月異,病患的死亡率隨之降低,生活品質的提昇也看見一線曙光。 愛滋病毒感染並破壞人類免疫系統中的CD4細胞,以致受感染者的免疫功能下降而發生伺機性感染。病毒必須接續與細胞表面的CD4受體和其他附屬受體(CCR5或CXCR4)結合,方得以進入細胞。爾後,再利用「嵌入酵素」嵌入宿主細胞的DNA中、「反轉錄酵素」進行DNA的反轉錄工作,以複製和轉錄其遺傳物質,形成病毒顆粒所需的重要蛋白。病毒在離開宿主細胞時,內含的大蛋白分子,還必須經由「蛋白酵素」分解成較小的蛋白和酵素,此時複製才算完成。在這整個複製過程中所需的各種酵素,便是目前臨床使用的抗愛滋藥物的作用標的。病毒極易在複製過程中發生突變,因此,治療需合併反轉錄酵素抑制劑、蛋白酵素抑制劑與嵌合酵素抑制劑中的數種藥物,俗稱「雞尾酒療法」。 目前,抗愛滋藥物的研發採取更先發制人的策略以阻斷愛滋病毒入侵CD4細胞的關鍵步驟。市面上已有的愛滋病毒阻斷劑,包括maraviroc與enfuvirtide,分別為CCR5與CXCR4的拮抗劑,可防止病毒進入CD4細胞。另一方面,中裕新藥的ibal-izumab為CD4的單株抗體,已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BMS藥廠的fostemsavir可作用在病毒外膜上的gp120蛋白,甫完成第二期臨床試驗。兩者皆可防止病毒與CD4細胞結合,臨床試驗的結果前景看好,不久的將來,這些新藥的問市可望為病患提供療效更佳的治療選擇。 愛滋病毒的抗藥性是現今藥物治療的困境,研究人員正積極開發使用方便的藥物組合與藥品劑型,以提高病患服藥的順從性,並研發強而有效的新類型藥物與病毒鬥智。當新藥防禦標的逐漸轉移至病毒入侵的前哨站,也意味病毒佔領人類免疫細胞的先機已失,不再百戰百勝。(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