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政府親中是真的,中國醫療援助也是真的,但真的「不該提到海」

文:溫瑀婷 (在菲台商)

幾天前Youtube上出現了一首名為《海的那邊》的歌曲,由中國音樂人作詞作曲,請來了菲律賓南甘馬磷省副省長Imelda Papin、與中國演員于斌、中國駐菲外交官夏文心等人共同演唱,歌詞夾雜中文、菲語,輔以中國在疫情中援助菲律賓醫療資源、派米派糧濟貧的畫面,短短一天觀看次數達22萬人,卻有8萬人在觀看後按下「不喜歡」的按鈕,一首歌觸動菲律賓人最敏感的關鍵字:海。

南海?不!是菲律賓海!

南海因為豐富的天然氣與漁業資源,加上戰略位置,一直都是中國、東南亞多國的兵家必爭之地,而這個我們在地理課本常讀到的詞,對菲律賓人來說是很莫名其妙的,也對,對他們而言,這片海擺明就在菲律賓的西邊呀,憑什麼稱為南海呢?

其實菲律賓與中國的南海爭議已長達數十年之久,菲律賓前總統艾奎諾三世在2012年時頒布行政命令將「南海」更名為「西菲律賓海」表達立場,隔年更提出「南海仲裁案」的訴訟,力求爭取管轄權;但2016年現任總統杜特蒂上任後,對南海問題逐漸軟化,除了表示不願與中國開戰外,更積極爭取中國對菲律賓的經濟援助和引資計畫。這引起菲律賓人的論戰,一派菲律賓人認為不應該過度親中,另一派則樂見中國對菲的經濟援助和投資。

跟菲律賓人講到關鍵字:「中國」、「海」,他們幾乎都會表達對於菲籍漁船與中國衝突事件的咬牙切齒,2014年、2015年之際,中國在黃岩島海域以高壓水炮攻擊菲律賓漁船;2016年杜特蒂上任後,在海權問題上柔軟協調、以換取中國的投資,緩和了與中國的緊張情緒;但2018年菲律賓當地電視台公布了一段中國海警登上菲律賓漁船要討漁獲的畫面,又再度挑動人民的敏感神經;最近一次在去年6月,一艘中國的船隻撞沉了一艘菲籍漁船,讓20多個菲律賓漁民在公海中漂浮的事件,仍深植在菲律賓人的心中。

宣傳援菲卻得到8萬負評

這個由當地菲中電視台製作的歌曲影片,由一幕幕封城之下的菲律賓街景作為開頭:空蕩蕩的街道、戴著口罩零星的行人,接著開始出現中國五星旗與菲律賓國旗同框的畫面以及各種貼著「中國援助」的物資,熟悉的剪輯手法讓人想起前些日子由中國雲南電視台製作、請來歌手陳奕迅和蔡依林合唱的《Fight as One》,不過這支《海的那邊》在結尾放上了菲律賓外交部長、衛生部長、總統杜特蒂對中國致謝的片段,頗有中菲官方友好的涵義在。

從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官方空運一批一批的口罩、防護衣、呼吸器、檢測設備、醫療設備,更派了醫師團隊到菲技術指導。而中國民間對菲的援助更是不遺餘力,與東南亞淵源頗久的晉商組織、華社、同鄉會紛紛捐米捐糧給封城之後失去工作的貧民,這些真實發生的善行義舉,部分菲律賓人依然不領情,在看到了這個所謂的「大外宣」影片後,留言寫下:My country is not for sale. Stay away from the West Philippine Sea. (我的國家是非賣品,離菲律賓海遠一點!)

去年一碗豆花開始的排中情緒

去年2月一位中國女大學生在菲律賓馬尼拉的電車票閘口,因為想要帶著一杯豆花進站而遭到攔阻,警察到場解釋禁止攜帶液體的規定時,女大生一怒之下將豆花潑到警察身上。雖然該女子立刻遭到逮捕,但因為現場畫面遭到民眾錄影並上傳到社群媒體,迅速擴散轉發到全國,引發菲律賓民眾的不滿。與此同時,不少人開始在網路上寫下他們的排中情緒,包含大量中國人進入菲律賓的就業市場、中國商人來此經商或用價格優勢壟斷產業鏈、部分中國遊客不文明的行為等等。

事實上,在菲律賓開始與中國友好後,中國官方與民間早已經鋪天蓋地的進入菲人的生活:中國是菲第一大進口來源國,走進生活百貨,幾乎所有的五金日用品都是中國製造,裝有大量「MIC」商品的貨櫃每天進港;OPPO、華為是菲律賓人最常使用的手機品牌之一,首都圈許多餐館有著中文招牌和菜單,中國商人在此居住經商已是司空見慣的街頭風景,更別說在中國一帶一路政策下,大型的引資建設計畫,例如中國電信與菲當地合作,計畫成為菲律賓第三大的電信營運商、中國更是菲律賓全國電網的最大股東,菲國電網使用華為設備等。

也因此,在菲律賓人心中,中國是一個又愛又恨的矛盾存在,民眾都知道國家的親中政策,也明白中國給了多強大的經濟支柱,但一提到海權問題,就挑動了深植在他們心中濃厚的民族自決心理。南海主權問題是真的、中國的經濟援助也是真的、中國的醫療援助也是真的──要說這個大外宣影片做錯了什麼,大概就是──真的不該提到海。

延伸閱讀
義大利本土「一號病人」出院,注定成為疫情籠罩下的一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