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獻文專欄-萬一已過 投資回歸本質

工商時報【保德信投信大中華投資組主管葉獻文】 今年以來台股氣勢如虹,4月底進入最後軋空階段,連續突破10,800點、10,900點,甚至突破11,000點關卡,全力殲滅融券空單。台股卓越表現主要來自國內外各方配合,總統選舉出現新的競爭者消息激勵下,市場買盤持續爆量,多頭行情放盡洪荒之力後,但在川普言論美中貿易談判擔憂下,台股提前修正澆息這波過熱行情。 回顧各產業類股表現,科技股表現優於傳產股票,儘管美國醫療類股遇到政治寒風拖累股市,但在高通與蘋果世紀大和解,促動股市大幅反彈,以費半指數表現最為亮眼,4月單月漲幅逾13%優於其他主要指數。此外,美股多頭上攻,不僅受惠於貨幣寬鬆;4月份美國財報,受到去年基期較高因素故普遍預期獲利較同年衰退,然從陸續公佈企業獲利表現有近七成優於預期,帶動股價持續攀升。鑒於此,市場對於景氣趨勢預期可能轉向。 陸股對於台股也有顯著影響,今年MSCI新興市場指數加重A股權重,為陸股資金增添柴火,經過連續三個月上揚後,市場恢復投資信心,社融指標持續攀高,許多個股飆漲,股價表現凌駕其基本面。此外,中國大陸首季GDP成長6.4%,優於市場預期,市場擔憂政府寬信用政策可能縮手,加上川普再度發表言論恐不利後續貿易談判,故陸股近期高檔震盪,台股恐受牽連修正整理。 台股連續四個月呈現上漲格局,為2017年10月以來最長月度上漲紀錄,攻上萬一關卡以後,應回歸理性重新思考投資方向。全球資金寬鬆,為台股多頭打下基礎,不過短線是否已經充分反映,仍須持續觀察。再則,考量季節因素,根據統計自1995年以來,5月份台股上漲機率仍高逾0%漲幅中位,但6月份上漲機率較低,故5月份投資人應保持警戒。 3、4月許多個股融券多已回補完畢,後續應觀察法人動向。貿易戰確實影響台股面臨系統性賣壓風險,但觀察外資仍是對南韓和台灣維持買超,根據過去經驗,外資長期維持台股買超,平均每年買進1,880億元,僅有遇到重大事件外資才出現賣超,且從未連續兩年賣出。觀察2018年外資賣超台股約3,500億元,資金流出幅度僅次於2008年金融海嘯4,700億元。今年應該回補,若考量過去歷史水準外資尚有2,000億元回補空間,後續資金行情仍可以期待。 貿易戰烏雲影響台灣短期面臨外部風險,從首季GDP和出口數據來看,外銷產業確實面臨短暫陣痛,然而台灣工業生態似乎產生變化,3月對美國出口大幅增加至107.7億美元,美國改變可能使得台灣擺脫對中國經濟高度依賴,並吸引外資和企業加速投資,目前台灣企業外資回流核准金額已累計2,500億元,5G、海上風能等新產業興起將給台灣新機遇,台灣整體經濟正在產生結構性變化。 此外,儘管第二季景氣為淡季效應,然從台股指標台積電法說會來看,目前台積電客戶需求好轉,業務趨於穩定,公司並表示已渡過業務周期底部,即半導體谷底已過,讓市場相信景氣築底完成,預期第三季旺季來臨時可望再度推動台股表現。選股方面,考量4月電子股表現強勁,5月應該往高殖利率股配置,沉寂一段時間高殖利率股預期相對可靠。以長期來看,5、6月台股或許進入整理,投資人可逢低留意機會,掌握台股漸入佳境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