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不良反應 近20年奪397命

部分民眾吃藥會產生不良反應,食藥署統計過去17年的通報件數,指出最常出現問題的是降尿酸藥物成分,其次則是癲癇與結核病藥物成分;統計過去共有397人因為藥害死亡,還有人因此喪失聽力、眼睛失明,食藥署提醒醫事人員、民眾注意。 民眾在正常服用藥物的情況下還是可能出現少見的藥物嚴重不良反應。根據食藥署統計,台灣從1999年開始實施藥害救濟制度以來,共核定1,332件申請案與藥害有關,並獲得給付,總給付金額達到新台幣3億9千多萬元。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陳可欣說,在所有給付案中,降尿酸藥物成分被通報最多,其次是癲癇藥物、結核病藥物、發炎止痛藥成分等。食藥署已經發函給各醫學會,要求醫師提高警覺。她說:『(原音)台灣是國際上少數實施藥害救濟制度的國家。藥害雖然很罕見,但是我們還是去做統計分析,提醒醫藥專業人員和病人,如果有在開立、使用這些藥,要特別小心它們是屬於比較可能有藥害情況。』 統計目前申請案件中,有397人因為藥害死亡,獲得新台幣200萬元的給付,占整體申請案的3成;另有67人因此殘障,發生喪失聽力、失明等問題。 陳可欣說,即使是曾經使用過的藥品也可能發生過敏,病患用藥之後如果出現喉嚨痛、口腔黏膜潰爛、出疹等狀況,就要考慮可能是不良反應,要立即停藥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