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長的課題-縮減產品5種評估法

工商時報【林隆儀】 從供給角度言,隨著企業成長的需要與研發能力的精進,及基於服務消費者及滿足顧客需求的初衷,公司所開發的產品項目會愈來愈多,但是公司管理產品的能力確有一定的極限。從需求觀之,顧客期望的產品品質水準愈來愈高,功能愈來愈多,加上通路商的貨架空間有限,無法無限制的接納所有產品上架。再從競爭角度看,廠商競相開發新產品,通常都具有直接或間接替代效應,績效欠佳的產品會面臨被縮減的命運。 策略管理上常用來檢討事業單位績效的5種方法,也可以用來評估縮減產品決策。 1.BCG矩陣法 根據市場成長率高與低,相對市場佔有率高與低,組合成四個象限的矩陣,可將產品區分為明星產品、金牛產品、問題產品、落水狗產品,問題產品與落水狗產品是檢討的重點。 問題產品屬於渾沌未明,前景未卜的產品,可再細分為有發展潛力與無發展潛力的產品,行銷長須具有前瞻性眼光,明智的留下具有發展潛力的產品,給予適當資源,培養成為未來的明星產品;至於前景堪慮,既使投入資源仍然無所指望的產品,行銷長需忍痛割愛。 落水狗產品是指陷入困境,對公司獲利無貢獻的產品,再繼續下去只會耗用寶貴資源,必須優先縮減。 2.GE輪廓法 將產品吸引力區分為高、中、低三個水準,將產品競爭地位區分為強、中、弱三個層次,組合成九個方格的矩陣,這九個方格可再區分為三群:贏家產品、選擇性產品、輸家產品。 贏家產品屬於健康而銷售良好的產品,值得繼續投入資源;選擇性產品可再細分為三類:利潤製造者、績效普通者、問題產品;輸家產品則是優先檢討與嚴肅評估的重點。 利潤製造者猶如BCG矩陣的金牛產品,適度投入維持性資源,可以產生大量現金流量。績效普通者表示銷售差強人意,但有某些程度策略意義,可以繼續保留,但是要嚴密觀察後續發展。至於問題產品需要檢討,吸引力雖有可取之處,但是競爭力薄弱,要嚴密觀察其績效表現。 輸家產品是指經常打敗仗的產品,可再細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吸引力屬於中等水準,但競爭力脆弱;二是吸引力低,但競爭力尚屬中等;三是吸引力低,競爭力弱,是優先縮減的產品。 3.產品生命週期法 產品可以按照生命發展歷程區分為四個階段: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每個階段各有意義與特徵,採用的行銷策略隨著產品生命週期不同各異其趣,是行銷長評估產品縮減決策的工具。 經過縝密評估市場潛力及消費者需求,發現市場前景看好,而且公司比競爭者更能滿足消費者需求,才值得開發及推出新產品。導入期的新產品,成長雖慢,但後市看好,通常會投入較多資源;成長期需求強勁,公司都會乘勝追擊;成熟期需求持平,加上競爭激烈,甚至有微幅下降跡象,通常只做維持性投資。衰退期銷售明顯下滑,有些公司會且戰且走,通常不會再投入鉅額資源,有些品項銷售疲弱,為行銷長考慮縮減的產品。 4.損益平衡法 產品銷售超過損益平衡點才有利潤可言,未達損益平衡點就處於虧損狀態。 損益平衡分析是評估縮減產品的工具。行銷長可以就個別產品進行損益平衡點分析,銷售超越損益平衡點落在利潤區的產品值得繼續投入資源,超越損益平衡點的距離越遠,越值得投資;銷售未達損益平衡點,顯然落在虧損區的產品,是行銷長優先縮減的產品。 5.ABC分析法 運用80/20原則,將產品區分為ABC三大類,A類產品項目雖少(例如20%,甚至更少),卻佔公司銷售/利潤舉足輕重的地位(例如80%);B類產品項目數與銷售/利潤貢獻都屬於中等;至於C類產品項目雖多,卻只佔公司銷售/利潤的極小比例。基於重點管理原則,A類產品可以繼續投入資源,創造更多利潤;B類產品需要密切觀察發展與市場需求,適度調整行銷策略;C類產品必須嚴格管理產銷,甚至開始縮減難有起色的產品。 行銷長評估縮減產品時,需以理性心態面對,站在策略高度遠眺未來,為公司產品發展找到最佳組合。 (本文作者為真理大學企業管理系所副教授兼國際事務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