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大展-讀懂空氣裡的規則

中國時報【☉3月策展人╱梁旅珠(作家)】 台灣對日本文化的接受度很高,學日文的人多,常去日本旅遊的人更多。哈日族所嚮往的日本,有全世界最精良的商品、最自制有禮的人民,以及最高水準的服務。 外國人到日本觀光花錢的確很愉快,不過當日本人卻很辛苦,因為這所有的美好,其實建構在日本人「我慢」(忍耐)和一切盡在不言中的傳統上。日本人很怕造成別人的麻煩,也集體討厭給大家添麻煩的人,只是基於禮貌,通常不會有人把想法老實說出來。若想在日本生活,必須勤勉自修,讓自己五感靈敏,學會如何察顏觀色讀空氣(氣氛),才有辦法掌握「暗默的規則」。 源自禪的美學與設計 日本的文化與生活觀,主要來自禪學的影響。禪是神祕的,對於人生的曖昧無常,禪主張從內在精神的經驗,去體會「雷鳴的沉默」。核心知識並非經由語言文字,而是透過心靈傳遞,因此長期下來形成了各種不必言說、人們也都心知肚明的複雜規矩。 然而外國人卻很難理解這樣的模糊曖昧。或許因為如此,不少日本禪學與文化思想的經典論述都是由老外撰寫,或是日本人用英文寫給外國人看的。像鈴木大拙的《禪與日本文化》,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聯合文學),岡倉天心的《茶之書》(五南),露絲•潘乃德的《菊與刀》(遠足)等。關於日本的禪美學,我最喜歡的一本書《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行人),也是由老外李歐納•柯仁所著。 柯仁在書中對茶道的核心典範「侘寂」(Wabi-Sabi)做了相當到位的闡述,也以西方人常見的直白點出這種刻意模糊的美學意識背後,其實是一個個家族集團經營繼承的「家元制」企業文化。他的另一本著作《體驗泡澡:在熱水中泡出設計》,雖然不只討論日本浴室的設計觀,還對照探討各國不同的沐浴文化,但從精神層面與儀式的角度切入,提出「未經設計」(undesign)與「創造自然」觀點來談泡澡美學,概念上仍是很日本的。 而日本人究竟如何學會這些暗默的規則?其實日本社會的運作方式,可以說是「學徒制」。正如同日本小學徒進入餐廳或工坊習藝,多年修業期間,大部分時候師傅並不教授技藝,而是靠學徒自己在環境裡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然後用心練習。表面上常見的,是藉由某些長時間反覆執行的儀式行為來動心忍性,像是入門初期每天不斷地刷鍋子或磨刀具,以訓練出一個職人一生精進所需的耐性與毅力。 貫穿生活的職人精神 想要一窺日本學徒的養成過程,《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條法則》是一部非常難得而理想的作品,作者秋山利輝是日本知名家具品牌「秋山木工」的負責人。為了把年輕學徒培養成一流的家具職人,他創立一套嚴謹的「八年育人制度」,成功訓練出許多優秀的工匠,年年都在日本「技能五輪全國大會」中的家具項目名列前茅。秋山相信一流匠人的品格重於技術,因此要求學徒每天都要高聲背誦他所制定的30條匠人須知,如此一流匠人的標準才會滲透進學徒們的潛意識。 《擁有麒麟之舌的男人》則是一部關於名廚與學徒的精彩小說。主角佐佐木充擁有被稱為「麒麟之舌」的絕對味覺,他的工作是製作「最後料理」──為臨終者完美重現人生中最想再吃一次的美食。故事從佐佐木受委託尋訪佚失的「大日本帝國食菜全席」食譜開始,以古今交錯的方式,訴說日本廚師與漢人學徒間穿越69年的恩怨情仇。作者田中經一不愧是製作知名美食節目「料理鐵人」的優秀媒體人,小說結合了推理、歷史和美食,知識性與娛樂效果兼具。 在《匠人精神》中,秋山利輝特別提到實踐武道概念「守、破、離」的重要性,而這樣的過程,也呈現在建築師光?裕介的《建築武者修行》中。作者以優美的文字與繪畫,記錄自己如何帶著紮實的專業,藉由數年歐洲工作及旅行中的深度思索,以及內心與設計者的對話,最後打破並離開原守的形式,回到日本開創自己的新境界。連旅行都是一種修行,或許說明了無論是出於自願或被迫,以學徒精神過生活,已成為日本人潛意識中共同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