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馬雲也難眠的中美金融戰

旺報【丁學文╱上海金庫創投管理合夥人】 最好的事情總是姍姍來遲,最壞的事情總是瞬間來到。眾所周知,中美貿易戰正在延伸成為中美科技戰,但我最擔心的其實是它會不會演變為中美金融戰?我看見曾帶領香港在亞洲金融風暴中擊退國際炒家的香港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最近直言,中美角力隨時可能升級到金融層面,並警告金融層面可不是川普一人搞得定的,他還說貿易戰與金融戰的最大分別,在於後者發展更加難測,因為貿易關稅都是可控可量化的,但金融層面難以掌控,整個資本市場的金融系統複雜度沒有人一次看得明白。果不其然,最新一期《經濟學人》用了四篇文章,嘗試從貿易戰爭與金融互相牽連的角度分析了可能的後續變化,文章標題下得很直白,《經濟學人》以標題「One thousand and one sleepless nights 一千零一個不眠夜」以及「Far from home 離家很遠」告訴我們美中關係已經變得覆水難收以及雙方緊張如何溢流到了資本市場,夾在其間的企業族群確實面臨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擔憂。 台灣觀點 就像貿易戰剛開始時一樣,對峙總是開始於放話,首先,5月22日川普前任首席策略師Steve Bannon在《南華早報》上主張,美國下一步應禁止大陸企業赴美IPO,並阻止美國退休基金及保險公司投資中國市場。接著5月29日香港證交所CEO李小加在生物科技峰會上表示:遠走的人總有一天要回家。 要知道目前在Nasdaq上市的中國企業已經高達92家,其中甚至包括百度、攜程、京東等等中國市場佔有率極高的明星企業。而Starbucks 在大陸最大競爭對手瑞幸咖啡最近更成為了Nasdaq新股焦點。 市場放話 坐立難安 事實上,隨著大陸政府放寬監管機制,鼓勵大陸企業返回大陸IPO,加上上海證交所的科創板如箭在弦,首當其衝的本來就是Nasdaq,Steve Bannon的放狠話聽來就是雪上加霜,果不其然,在Bannon先生的採訪發表後不久,Nasdaq高級副總裁Bob McCooey就向其在微信的聯絡人發出了一條消息:我看到了川普總統的前任的顧問Steve Bannon的評論。我不相信這些話有任何道理,Nasdaq仍然歡迎中國公司上市掛牌。 看來中美雙方的劍拔弩張已經慢慢外溢到了資本市場,怪不得《經濟學人》要用一千零一個不眠夜來形容阿里巴巴們的坐立難安了。 任何人如果想瞭解美國和中國之間逐漸餿壞了的關係會如何改變全球商業,阿里巴巴確實是最值得觀察的代表企業。 它是中國最受尊敬和最有價值的公司,市值已經超過了4000億美元,除此之外它還是一個跨越美中兩國,自以為聰明絕世的資本混合體,因為它當年為了避開大陸監管採取了紅籌架構在美國上市。據Bloomberg報導,現在它正在考慮在香港另外進行200億美元的上市,背景很明顯就是因為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擦槍走火風險正在上升,而且香港資本市場的影響力確實也日益增強。這個動作告訴我們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大陸企業正在為過去的擦邊球付出代價,想方設法要降低對西方金融系統的依賴。 對峙升高 左右為難 2014年,當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時,當時的世界確實和現在截然不同。雖然總部設在杭州,而且91%的銷售來自中國大陸,但它卻選擇全世界基礎最紮實的資本市場紐約上市,當然其中也有紐約是當時唯一允許其複雜權結構安排的市場。華爾街的投資銀行承銷了那次發行。 但是阿里巴巴並不是唯一,因為其他還有174家大陸公司早已因為歷史的原因也選擇在美國上市,而且加總市值因為中國故事的吸引力還一度達到了3940億美元。 市場拉扯 進退失據 但上市就是上天堂嗎?更何況你上的還是敵人的賊船,確實就像阿里巴巴發現的那樣,美國已變得不像以前對大陸企業那麼友好了。阿里巴巴的利潤一如既往的飆升,但2018年1月,其支付子公司螞蟻金服已經被美國以國家安全原因阻止其收購它的美國競爭對手MoneyGram。 而且擋不住的是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已經從關稅擴展到包括資本運作和全球美元支付系統。這很容易可以看出在美國的上市可以如何的變成一個被攻擊的弱點。例如,如果中國抵制Apple或Boeing,美國可以通過暫停中國公司股票的交易並停止其資金的募集來做出回應,這讓這批曾經意氣風發的美國上市企業中國老闆如坐針氈難以入眠。 今非昔比 昨是今非 有人說香港離岸中心的崛起標誌著西方金融在亞洲的全面消退。十年前,中資銀行只能算是金融市場的外圍參與者。但現在華爾街投行在全球金融體系不見得打得贏中資銀行。去年,亞洲前20大股權承銷商中就有7家是中國投資銀行,更別說大陸銀行市值早已位居亞洲最大了。美國目前還是控制著美元支付系統,但會不會隨時被替代誰也不敢保證。如果阿里巴巴真的成功在香港上市,代表大陸企業開始另覓路徑突圍。 當然,即使大陸公司開始迴避,紐約仍將繼續作為全球最繁忙的金融中心一段時間,但其中更大的延伸意義是,隨著貿易戰的爆發,本就極其複雜的全球金融系統和商業網絡已經開始進行一番重整。 這個世界,大型的硬體製造業不得不努力調整其供應鏈。零售商正在想方設法轉移其採購區域,擺脫其銷售的商品都是Made in China。金融機構更在抓破腦袋減少可能陷入中美金融戰的風險敞口。如果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比如阿里巴巴,都覺得必需要有一個備用計畫,你還能以為金融世界一如既往嗎?你還能天真的以為中美金融戰只是虛張聲勢嗎?更別說國際金融10年魔咒恰巧也在今年進行交替,2019 註定就是一個讓人難以入眠的辛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