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研究 重構護理與社會關係

跨界研究 重構護理與社會關係

護理與社會︰跨界的對話與創新 作者:張淑卿、范國棟、翁裕峰等/合著 出版社:群學 ISBN:9789866525506 【本報訊】SARS風暴席捲全台時,第一線和平醫院醫護人員跨越封鎖線,大喊「我們不要等死!」、「我們不想感染SARS!」政府與媒體卻以「防疫脫逃視同抗命」、「醫護人員有救人的責任」等理由大加撻伐,究竟孰是孰非?政策與制度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造成護理界人力短缺、低薪高壓長工時的糟糕環境?當我的親朋好友入院,能否得到適當的照護? 當「經前症候群」、「更年期」、「骨質疏鬆症」成為大眾皆朗朗上口的醫學名詞,女人的身體成為醫學凝視與規訓的對象,一旦懷孕,更要焦慮自己是否會生出「唐寶寶」或「遲緩兒」,自我監控儼然成為應盡的義務。但你知道這些疾病定義與篩檢標準是如何訂出來的、有何潛在意圖嗎? 精神疾病被稱為21世紀的流行病,但「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疾患」、「精神分裂症」究竟是如何診斷的?「舉世皆然」的診斷標準真能適用於所有文化?除了吃藥與住進精神病院,我們是否有其他選擇? 護理工作與醫療技術並非完全中性客觀,時常受到政經社會變遷、性別、階級與權力等因素影響。不論你是醫護人員還是一般民眾,在生老病死的人生必經過程中,都會與此領域有所接觸。本書呈現出護理、醫療科技以及我們所身處的社會相互形塑千絲萬縷的關係,在遵從各界專家與媒體的建議之前,你或許可以先翻開這本書。 主編序(節錄) 跨界之對話/盧孳艷(陽明大學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教授) 《護理與社會:跨界的對話與創新》預設的讀者是大專院校的老師與學生,尤其是我們認為護理學系(科)開設的課程中……醫療相關科系如醫學、公衛、醫技等科系的老師及學生亦適用。另外,也推薦給開設醫療社會學等課程的人文社會學科作為必讀教材。對於醫療相關包括醫護、公衛、健康照護相關專業人員的在職教育PGY(Post Graduate Year)受訓,本書也是非常好的教本,能夠培養專業人員的醫療倫理素養及文化敏感度。 《護理與社會:跨界的對話與創新》由一篇導讀與四個主軸組成:「技術與護理」、「性別與身體」、「精神心理衛生與社會」、「倫理與政策」。導讀引言一開始,由一個長年爭辯未歇的護理知識發展的護理史議題開展︰護理是否為一種專業?護理專業知識發展之路徑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在不同歷史社會脈絡下,護理專業知識有何樣貌上的不同?而這些重要提問,也應是護理發展最基本的反思課題。 本書第一部分以護理人員實務工作內涵,包括技術、人力及工作場域之討論為主軸。護理實務工作不只是「護理技術」,更不應只是「如何操作技術之步驟」。這幾年護理人員短缺是不爭的事實,照顧人力配置議題亦備受重視,然而許多討論往往聚焦於健保給付太低以及經營成本考量。我們試圖加入並強調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醫療體系的變遷、醫院管理科技之更迭、社會健康需求或新興傳染病的產生,形塑了醫療團隊互動模式及護理專業認同等等的討論面向。 第二部分凸顯STS(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或者也稱為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學者對於性別議題的關注,相反的,也顯現台灣護理專業仍然存在性別盲點。當99.9%的執業護理人員是女性,具性別意識的相關論文卻非常缺乏,護理專業教育的內容也未能納入性別課程。討論如何照顧婦女例如產科護理學,不等同於具性別意識的婦女健康。1970年代,女性主義者創造「gender」(社會性別)概念,與「sex」(生物性別)區隔,強調社會建構的性別差異創造了性別不平等,與生物性別差異毫無關係。然而1990年代女性主義者如Nelly Oudshoorn(2001)就指出gender/sex的分野,只是在複製社會科學與生物科學的二元論,雖然創造了gender意圖打破生物決定論的謬誤,結果卻將sex(生物性別)本質化。當我們重新檢視生物性別的「婦女身體」時,會發現不同時空脈絡形塑出了不同的身體及身體經驗。也就是說,生物性別與社會性別會相互形塑,第二部分的主軸試圖闡述身體的性別必定是特定時空下生命週期的展演性(performativity)與實踐。 第三部分是精神科護理學課程這幾年來持續研擬修訂與執行的結晶。我們對於「醫療化」的護理課程內涵非常不以為然,本書試圖挑戰主流精神疾患的藥物治療思維,甚至是精神疾病基因模式之致病機轉詮釋。例如檢視「WHO既定準則」精神醫學診斷的產生歷史,看見問題化診斷分類之建構,尤其是標準化過程中的文化地域特異性影響;精神疾病的故事敘述,則將蘭嶼達悟族面臨社會鉅變時如何被邊緣化的歷程,活生生展現在我們眼前;疾病診斷在界定「正常/不正常」的過程本身就是權力的展現,婦女的身體往往是醫學凝視的客體;最後揭露醫療體系的不平等權力關係,鼓勵學生創造賦權的臨床實務照護模式。 第四部分剖析醫療科技發展、使用與擴散,如何由人與非人行動者轉譯、吸納、結盟等建構技術網絡。STS視野促使倫理與政策議題的討論,著眼於社會文化影響及權力關係的鋪陳,而非侷限於道德說教。太過仰賴專家科學知識的政策,相信科學的中立性與客觀性,反而容易忽略政治社會因素的影響。再者,護理人員往往是政策執行者,盲目追求效率,可能成為政策壓迫的共犯。例如,嬰幼兒發展遲緩篩檢,以新住民婦女所生的「新台灣之子」為對象,如何汙名化新住民婦女。護理人員要能檢視政策制定過程隱含的政治社會因素,才更能具備文化敏感度、勝任護理實務工作。 好書推薦 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 作者:黃崇凱 出版社:逗點文創結社 ISBN:9789868776531 【本報訊】陪伴癌末母親的文藝青年,擁有美好家庭的高中歷史老師,困於生活的兩人,為了找到出口,只能敲打著鍵盤,虛擬別人的生命故事。 他們不知道,自己寫出來的小說,竟是對方的人生。於是你寫我從未經歷過的悲慘童年,我為你添幾筆亂入爆雷的身世哏;天外飛來的敘事、時間錯亂的台詞,如蟲洞侵入大腦,兩者的人生開始質變,深埋在記憶龐貝城裡的人物事件,也隨著情節演進逐一出土:聶魯達女孩、美國皇帝、航海家1號、黃金唱盤、自殺旅鼠、冥王星、凹腦表哥、不曾登陸月球的太空人…… 如同冥王星終於成為太陽系九大行星,卻又忽然被剔除在外,新生的記憶也不斷改寫、推翻。究竟誰的人生純屬虛構?哪一個「我」才是真實存在? 獄中書 作者:瓦茨拉夫.哈維爾 出版社:貿騰 ISBN:9789868561731 【本報訊】書中蒐錄哈維爾1980年代在捷克獄中寫給妻子的146封書信。正如貝嶺在中文版序中所說︰「了解哈維爾最好的方式莫過於閱讀這些寫獄中的信,許多信件中有著對身體狀況和個人心境極其細節化的細緻描述。他那一板一眼的生活要求,那種死腦筋般的哲學性思辯思路,他對友人的掛念和對友情的緬懷,他那與生俱來的靦腆,他感嘆著自己基本上是一個社交型的人,而寫作是一件最孤獨的事。 他那喜歡朋友、充滿對朋友的惦念、渴望和友人相聚的天性,都使我們如晤其人地感受到一個真性情的哈維爾,一個看似隨和、實則固執──擇善固執的哈維爾。通過這些信件,我們將深切感受到,對於一個身陷囹圄的人,家人的信件、妻子的探監、友人片言隻語的問候,甚至輾轉抵達的遙遠喜訊,都不可或缺,這一切是多麼的重要。」 希臘激情 作者:羅伯特.安布埃羅 出版社:南方家園 ISBN:9789868753440 【本報訊】智利籍美國教授布魯諾,突然遭遇妻子的不告而別,決定踏上尋妻之途。他先是到紐約的女兒家打探消息,未料女兒不肯透露知情。 他決定前往妻子的故鄉瓜地馬拉,從家庭背景著手調查。途中不斷思索妻子出走的原因,憶及兩人結髮多年的過往,年輕的癡狂情熱已在婚姻生活中長期磨耗,導致自己外遇與出軌。他懷疑或許妻子的隱忍終於到了盡頭,於是移情別戀,遠走高飛。然而妻子則由於身世之謎與無法溝通的婚姻,決定出外散心,釐清問題。 這一路尋妻途中,布魯諾又陸續結識一名法國女子和一名義大利女子,協助他找尋妻子。一路上朝夕相處,三人間的微妙互動,曖昧拉扯。布魯諾藉著兩人回憶青春歲月,卻又想望妻子,最後一行人輾轉來到布魯諾與妻子的訂情之地,希臘克里特島,最終的答案將在此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