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力挺 德微今年要擴產3成

工商時報【記者王中一╱台北報導】 有身為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當大股東和大客戶,確實是一件相當幸福的事情,國內的二極體廠德微(3675)感受最為深刻!德微的大股東兼大客戶達爾科技在被蘋果納入供應鏈後,下一步還要強攻車用市場,而德微就被達爾賦予「擴產30%」的使命,「能做多少就要多少」,也讓德微今年充滿想像空間。 德微今年元月營收衝上1.05億元、締造史上單月新高紀錄,月增率更高達22.4%,不僅外界大感訝異,也讓德微董事長張恩傑對今年業績展望抱持高度樂觀,而達爾的全力相挺,堪稱其中關鍵。 德微股本4.44億元,而達爾的持股比率高達51.1%,故德微的業績也會併入達爾的合併報表當中。換言之,德微的業績除了會影響達爾的財報,也是「攸關顏面」之事,若從整體布局來看,德微更是達爾旗下的重要生產據點。 而達爾執行長盧克修日前在參加德微的尾牙時表示,當初在入股德微後,德微卻連續兩年虧損,讓外界一度浮出「有沒有買錯?」的質疑。但隨著德微去年轉虧為盈,今年還可望大幅成長來看,「將是令他相當得意的一個決策」。 盧克修說,為因應訂單需求,他要求德微擴產,並還派出資深副總來台協助,還許下「能做多少就會要多少」的承諾。他強調,德微除了擴產30%,更因為提升技術,產品線也將從一般的消費性電子,轉而挑戰高毛利的車用市場,因此「除了營收會增加,獲利成長幅度會更高」。 對於蘋果(Apple)日前發布供應鏈白皮書,正式將達爾納入,盧克修對此雖不予置評,但他強調,達爾的產品「可以適用於客戶內部的不同部門和產品線」,至於德微的產品則是經由達爾的把關認證出給客戶。 法人評估,德微去年的EPS約落在1.25∼1.35元之間,今年在產能大幅拉高、高毛利產品比重增加帶動下,獲利有挑戰成長50%到1倍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