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看世界─欲走還留的紐約時裝區

鉅亨網李家如 綜合外電

座落在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至第九大道之間的紐約時裝區 (Garment District),匯集各項時尚產品與周邊產業,更蘊育出當今無數優秀的設計師。

在 20 世紀初,這裡是美國,甚至全球時尚產業製造與設計的中心,無數名牌服飾店與展廳在此聚集,舉凡設計生產到批發零售一應俱全,在全球時尚擁有絕對霸主的地位。然而如今,根據《彭博社》報導,這個曾製作出美國近 95% 服飾的時尚夢工廠,如今僅剩 3%。

來到在麥迪遜花園廣場花園一處角落,一棟看似不起眼大廈的 17 樓,這裡是約翰尼時裝工作室 (Johnny’s Fashion Studio)。服飾車間佔滿整個樓層,這裡曾製造出知名華裔設計師王大仁自創同名品牌 Alexander Wang 及美國都會品牌 Theory 的服飾。走出電梯右手邊,你會看到一整片遍布色彩繽紛縫線軸的壯觀牆面,剪刀裁剪布匹及縫紉機噠噠作響的聲音不絕於耳。

在八零年代來在到紐約之前,Johnny Kim 曾在韓國工廠任職。1988 年,他在紐約開了第一間服裝工廠。不幸的是,當時這項產業已逐漸走下坡,自九零年代後,紐約的服飾製造業流失了近 75000 個工作機會。

九零年代末期,當美國知名女性服飾零售連鎖企業 Ann Taylor 將生產基地轉移至中國時,Johnny Kim 被迫裁掉兩百名工人,並暫時關門歇業。在十年前重回曼哈頓前,Johnny Kim 把工廠暫移至加州與佛州。

兩年前,他的女兒 Joann 加入這項產業。當初她萬萬沒想到,也不願意步上父親的後塵,選擇在行銷產業任職。然而,隨著租金不斷上漲,加上無人能協助父親的事業面臨現代化挑戰,例如建構網站或顧客服務等種種新世代商業模式,她知道,自己不得不要跳下來幫助父親。

現在,她是這個工作室的一員,也是重要的商業夥伴。她希望有天能開家位於一樓的設計工作室,並讓縫紉工廠自成一個小型的供應鏈帝國。「我腦海中有幅畫面,我希望能建立一間完全垂直一體化的企業。」

她興致勃勃的說:「或許有一天,我們在曼哈頓能有棟大樓,最底下是我們自有品牌的旗艦店,接著還要有一間設計工作室和一間開發工作室…我想我辦的到,但現在我得先從頭做起。」

對她而言,朝這個目標邁進的重要方向之一,必須得維持大牌客戶及新興設計師之間的平衡。

一般人在伸展台所看到的衣服,背後必須仰賴勞動力密集的設計與夥伴工作模式,而這正是約翰尼工作室所提供的服務。在走訪工作室期間,一名設計師正在製作一套連帽外套的樣品。在這間工作室可完成這類高端服飾的生產,但這樣訂單的量卻很小,無法讓工作室賺到太多錢。畢竟多數瞄準大眾市場的服飾品牌,寧可選擇在海外打樣甚至生產,原因無他,一切都是為了節省成本。[NT:PAGE=$]

但對於那些品牌較小的設計師,約翰尼工作室可以全包一切,儘管訂單很小,但他看的是這些新興品牌未來的發展。「也許未來三年內,這些小品牌會變成大品牌,然後它們會留在時裝區,留在紐約,與我們同在。」

Joann 表示:「一旦它們壯大,我們也可以跟著成長。未來這些品牌可能從一季需要 30 套衣服,變成需要 3000 套衣服。然後我們可以跟著發展,並換到更大的空間。」

諷刺的是,離開時裝區這個寸土寸金的區域,對這間工作室來說,絕對能緩和租金不斷上漲及空間不夠的壓力,但這個看似如意的算盤,卻可能讓工作室的前景大受影響。

他們擔心,若將工作室移到租金便宜的布魯克林區,可能導致忠實顧客流失的嚴重後果,畢竟多數的材料與配件供應商全都位於時裝區,光是要找到適合的鈕扣與拉鍊,就得來來回回的進城好幾次。此外,多數美國服裝設計師的辦公室與工作室也都集中在曼哈頓,要這些人過橋到另一區,絕對會是大問題。

當被問及紐約時裝區與當年 Johnny Kim 首次抵達時有甚麼樣的變化?他想了想說道:「這讓我想到在十到十五年前,我們並不需要太多東西。我們不需要良好的行銷或服務,只需要好裁縫和好的樣板師。」他提到:「但現在市況下跌,所以整個系統生態都改變了,這讓人很難生存下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曾有想要搬離曼哈頓的念頭。」

緊接著,女兒 Joann 的話一語道破這個行業想走卻得留的無奈:「所有一切都在這,我們就被困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