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監管新制 元旦上路有變數
工商時報【記者黃欣╱綜合報導】 消息人士透露,原本預計從明年元旦開始實施的中國銀行業4大監管新標準,中國銀監會擔憂對於銀行的衝擊太大,進而影響實體經濟,有意延後到明年下半年再開始執行。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新的銀行監管標準是為了滿足「巴塞爾協議Ⅲ(Basel Ⅲ)」要求,標準涵蓋資本適足率、流動性、槓桿率和貸款損失準備等新4大監管工具。 不過可能延後監管新標準的消息,依舊無法提振疲弱的中國銀行股走勢。昨天僅工商銀行A股呈現上漲態勢,報收在每股4.11元人民幣(下同),單日漲幅0.24%。其他中國國有銀行如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股價仍舊下挫,其中招行A股單日跌幅達2.31%,報收在每股11.41元;深發展A股跌幅更達3.53%,報收在15.05元。 經濟參考報報導,由於中國國內經濟增速面臨下滑,銀行業需要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為了確保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包括信貸投放等,銀監會才考慮延遲銀行監管新標準。 中國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宗良認為,尤其在目前複雜的經濟環境下,銀行業資本壓力依然較大,新監管標準如果推遲實施,就意味著至少明年上半年銀行業的資本壓力可望鬆綁,並得到緩解,有利於配合當前貨幣政策「微調」的方針。 德邦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張帆分析,隨著銀行業吸收存款的壓力加大,而存款定期化也將抬升銀行負債端的資金成本。預計第4季及明年,上市銀行仍將面臨較大的資產增資壓力。同時,今年第4季的備抵呆帳的撥款力度也會較第3季有所加大,對銀行淨利潤增長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東方證券銀行業分析師認為,如明年熱錢流入情況減緩,預計存款增速將下降至12%,而銀行的存貸比會高達84.9%,存貸比達標壓力繼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