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頸鹿數量30年暴跌40%,非洲戰亂地區有人以此為食

在過去30年,長頸鹿數量急劇下降了40%,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全球瀕危物種名單。
在過去30年,長頸鹿數量急劇下降了40%,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全球瀕危物種名單。

因為棲息地的減少、非法狩獵與人類社會動亂等因素,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估計長頸鹿的數量已從1985年的大約15萬至16萬隻,減少到2015年的不足10萬隻,30年間鋭減約40%。

有鑑於此,在該組織編製的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將長頸鹿的瀕危狀況調高了兩級,從2010年的「無危」直接跳到「易危」,即已經與大熊貓同級。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的保護狀況分類級別:

  • 屬於滅絕的「絕滅」(Extinct)、「野外絕滅」(Extinct in the Wild);

  • 屬於受威脅的「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瀕危」(Endangered)、「易危」(Vulnerable);

  • 屬於低危的「近危」(Near Threatened)、「無危」(Least Concerned);

  • 數據缺乏(Data Deficient)、未予評估(Not evaluated)。

IUCN 長頸鹿專家組的 Julian Fennessy 博士認為,長頸鹿正在「悄悄滅絕」(Silent Extinction)。

大象和犀牛的命運被高度關注,而長頸鹿的危險處境卻在人們的預料之外。因為在野外、媒體上和動物園裏,長頸鹿都很常見。但事實是牠們的數量已經大幅暴跌,...

詳原文:長頸鹿數量30年暴跌40%,非洲戰亂地區有人以此為食

其他推薦文章